纳什 把博弈论引入管理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什 把博弈论引入管理学 又一颗星辰陨落了。 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斯卡最佳影片《美丽心灵》原型约翰·纳什和妻子5月23日在美国新泽西州遭遇车祸身亡,终年86岁。 1994年,纳什凭借博弈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纳什均衡”这个名词从此变得知名。 很多人知道约翰·纳什是因为一部经典影片——电影《美丽心灵》以约翰·纳什的真实事迹为题材,艺术再现了这位天才的传奇故事。有人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影片中塑造出来的约翰·纳什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才,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纳什夫妇 我们身边的“纳什均衡” 简单来说,纳什均衡的定义就是,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从团队的利益出发,做对团队最有利的事情,从而使整个团队利益最大化,从而达到的一种均衡。 这种理论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就能够分析商场上进行得如火如荼的电商价格战。博弈论所举出的案例基本上都只有两方利益进行博弈,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情况要复杂得多。拿电商价格战来说,市场上并不是只有两家电商进行博弈,而是涉及整个电商行业。 我们可以把整个电商行业看成一个团队,每一家电商企业都是其中的一个成员。他们之间有着竞争关系,也有着合作关系,当各方都从整个电商行业的利益角度出发,保持一个相差不多的价格水平时,就达到了一种均衡。这时每一家电商获得的利润都是在保证团队利益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利润。 然而当其中的某一方忽然不再遵守行业中的约定,开始大幅度降价的时候,这种均衡就被打破了。价格降低后,销售额会大幅度攀升,但是因为成本并没有降低,实际上获得的利润并不会有所增加。同行业内的其他电商为了挽回流失严重的销售额,则开始采取更低的价格。这种博弈现象被纳什称为合作博弈,这种情况下达到的均衡被称为“纳什均衡”。 这种博弈当然是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因为可以用比从前低很多的价格买到同样的商品。可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价格战势必会淘汰大部分小规模商家,剩下的一家或几家实力雄厚的电商就可以重新进行联合并对市场进行垄断,把价格抬的更高。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受到侵害的仍旧是消费者的利益。这就是国家并不鼓励价格战并且会有反垄断法律出台的原因。 由于纳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断完善,博弈论开始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不光是这些专业领域,我们在生活中打扑克、买东西、下围棋时,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运用了博弈论和纳什均衡。我们都不是科学家,但可以站在科学家的肩膀上,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谁是约翰·纳什? 约翰·纳什,1928年6月13日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布卢菲尔得。他是一个聪明而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但从小性格就孤僻、内向。他十三四岁的时候,看了一本介绍数学家传略的名著《数学精英》,从此数学让他深深地着了迷。1948年春天,念3年级的纳什就已被哈佛大学等几所名牌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结果他选择去普林斯顿大学。20世纪3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被人称为“世界的数学中心”。从那时候起,这位来自西弗吉尼亚州布卢菲尔德的英俊、有才华且有些古怪的年轻人闯入了数学界,他对数学的许多领域都感兴趣,如拓扑学、博奕论等。 纳什博弈论的萌发 年轻的约翰·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里下围棋,原本信心满满的他却输给了对手,于是他自嘲地说道:“在竞赛行为中总有人要输。”或许正是这个时候,关于博弈论的想法在他心中扎了根。在博士在读期间,他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提出了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纳什试图推翻这种说法,提出了每个人都从团队利益出发,才能找出一种让大家都获利的策略。 在电影《美丽心灵》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纳什与他的同学去一个小酒馆喝酒,这时走进来三个女孩,其中一个女孩金发碧眼尤其出众。当其他人都在品头论足、跃跃欲试的时候,纳什在脑海中迅速地设计出了唯一确保能追到这个女孩的公式,可他并不付诸实施,而是飞快地跑回寝室,将公式写在了橱窗上。 对于该如何把那个金发碧眼的女孩追到手,纳什的设想是:假如一群人都去约她,其结果是全军覆没,谁也追不到;然后这一群人又去约她的女朋友,其结果也一定是被泼冷水,因为没有人愿意屈居第二。但是,如果没有人去追那个金发美女,那么他们一群人与她互不侵犯,同时也没有干扰到其他女孩,如此便能顺利约到其他女孩,对大家来说都是赢。 在博弈中战胜自己:“纳什均衡”的诞生 博弈论最初是在1944年由冯·诺依曼提出的,1950年,纳什发表了他27页的博士毕业论文。在这篇以“非合作博弈”为题的论文中,纳什提出了一种重要的理论,就是后来被广泛应用的“纳什均衡”。 纳什提出的博弈论,帮助人们分析市场经济中的博弈与共赢。而他自己,同样在博弈中度过了很长一段痛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