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理科论文病理学论文病理技术论文:
去瓣型Epi-LASIK和PRK对兔角膜病理影响的对比研究
【摘 要】 目的 对比研究去瓣型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 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对兔角膜病理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白兔34只,随机取其中32只兔的右眼行去瓣型Epi-LASIK(A组),左眼行PRK(B组),另外2只兔(4只未手术眼)为正常对照组(C组)。术后4 h、1 d、3 d、5 d、7 d、14 d、1个月、3个月取角膜标本,HE染色观察角膜前基质细胞的数量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角膜中央区Ki-67、α-SMA阳性细胞数量及角膜切削缘区PCNA阳性细胞数量,同时透射电镜观察角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正常角膜前基质细胞数量为每400倍光镜(88. 00±5. 38)个;术后各时间点B组前基质细胞数量均较A组少,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角膜上皮细胞基底层PCNA阳性细胞数量为每400倍光镜(15. 94±3. 02)个;术后1 d、3 d、5 d、7 d、14 d A组PC-NA阳性细胞数量均较B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 05或0. 01)。正常角膜基质层几乎不表达Ki-67;术后4 h、1 d、3 d、5 d、7 d、14 d A组Ki-67阳性细胞数均较B组少,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 01)。正常角膜几乎不表达α-SMA;术后5 d、7 d、14 d、1个月、3个月A组α-SMA阳性细胞数均较B组少,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 01)。透射电镜检查显示,术后7 d之内A组细胞之间结合更紧密, 3个月时基质内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结论 去瓣型Epi-LASIK比PRK有着更轻的角膜上皮损伤反应,更少的角膜上皮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反应以及更低的向肌成纤维母细胞转化潜能,所以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发生的可能性更低。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去瓣型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角膜病理
1988年,Marshall等[1]发明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这是第一种用于临床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术式。2001年,为防止酒精浸泡破坏上皮细胞基底膜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 Pallikaris等又提出了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2]。PRK和Epi-LASIK都没有保留角膜前弹力层,但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率PRK远高于Epi-LASIK[3-4]。临床发现,Epi-LASIK去瓣后虽然和PRK同样没有上皮瓣,但前者上皮生长更快,反应更轻, haze发生率更低,为此,我们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PRK和去瓣型Epi-LASIK术后的角膜病理和超微结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细胞、增殖蛋白Ki-67阳性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阳性细胞等进行研究,希望对造成2种术式间haze发生率差异的病理原因做深入探讨,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病理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实验动物 健康新西兰白兔34只(南昌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部提供),月龄3~4个月,体质量2.0~2. 5 kg,雌雄兼有,术前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以排除眼前段炎性病变及角膜混浊,用Schi tz眼压计测量眼压以排除异常眼压。
1. 1. 2 主要试剂 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DAB)显色剂、小鼠抗大鼠PCNA单克隆抗体、小鼠抗人Ki-67、α-SMA单克隆抗体与山羊抗小鼠IgG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 1. 3 实验仪器 鹰视蓝调酷眼
ALLEGRETTOEYE-Q 1010-2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德国WaveLightLaserTechnologicAG公司), LSK-One微型角膜上皮刀(法国Moria公司),透射电镜H-600(日本Hitachi公司)。
1. 2 实验分组与实验方法
1. 2. 1 实验分组 随机取32只兔右眼行去瓣型Epi-LASIK,设为A组;左眼行PRK,设为B组,同样参数(-6 D)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另外2只兔(4只未手术眼)为正常对照组,设为C组。将A、B组再随机平均分为术后4 h、1 d、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