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insulin and oral hypoglycemia agents) 掌握: 胰岛素常用剂型、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胰岛素增敏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磺酰脲类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双胍类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熟悉: 胰岛素的药理作用 了解: 新型口服降糖药的药理作用 一、药理作用 同生理作用。即调节糖、脂、蛋白质 代谢,总的效应为促进同化作用。 1.糖代谢 促进葡萄 糖转运入细胞内,增加 葡萄糖的有氧代谢、无 氧酵解及糖原生成。抑 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故降低血糖。 2.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合成而抑制其分解。从而减少游离脂肪酸及酮体产生。 3.蛋白质代谢 促进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抑制蛋白质分解。 4.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减少肾血流。 5.降血钾 促进K+转运入细胞内,参与糖原合成。此外,随着纠正酮症酸中毒,原进入胞内的H+与胞外 K+交换亦可致血钾降低。 二、常用制剂及特点 胰岛素的类型: 第一代:动物胰岛素,目前基本不使用。 第二代:人胰岛素,结构和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完全一样。 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 1.注射剂:静脉用药起效快,维持时间短。 血管外(皮下)注射用药、与碱性珠蛋白或鱼精蛋白结合、加入微量锌等,可延长作用时间。 主要剂型有: 速效胰岛素(正规InS,赖脯InS,门冬InS) 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锌InS,珠蛋白锌InS) 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InS,甘精InS) 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50R等) 2.雾化吸入剂:商品名Exubera,存在安全性问题。 三、临床应用 1.治疗各型糖尿病 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感染、创伤、需接受手术者。 2.高血钾、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失钾所致心律失常的预防 后者用葡萄糖水+胰岛素+氯化钾静脉滴注, 即GIK极化疗法。 3.胰岛素致低血糖性休克用于严重精神分裂症治疗 四、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低血糖 最严重也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2.过敏反应 罕见过敏性休克。使用家畜胰腺提取的制品可发生,猪胰岛素与人仅1个氨基酸差异,较少出现。 3.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 1)治疗期间并发急性应激状态。加大胰岛素剂量。 2)长期用药后体内产生抗InS抗体、抗InSR抗体或InSR下调而致慢性耐受。改用人胰岛素。 4.脂肪萎缩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一)药理作用及机制 1. 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上受体,抑制钾通道[K(ATP)], 促进胰岛素释放。 2. 提高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及亲和力。 3.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二)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 (三)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嗜睡等,造血系统抑制、肝损害等亦可发生。由于作用维持时间较长,一旦过量产生低血糖可较长期存在。尤以氯磺丙脲易发生。 (四)主要药品: 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甲糖宁) 作用较弱、维持时间较短。 格列本脲(glibenelamide,优降糖) 作用较前者强十至上百,不良反应较少且轻。 格列齐特 (gliclazide) 不仅降血糖,且能改变血小板功能,对糖尿病人容易凝血和有血管栓塞倾向的问题有益。 二、双胍类 主要为甲福明(metformine,二甲双胍),其作用机制为: ① 抑制肝糖原异生,降低肝糖输出; ② 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增强组织细胞对糖的 利用; ③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④ 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TG、VLDL、TC。 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患者的首选治疗药,有胰岛素增敏作用,能显著降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不良反应多为消化系统症状。 三、胰岛素增敏药 (一)药理作用及机理 1)改善胰岛素抵抗: ↑小脂肪细胞数量,↓血和组织中的TG、FAA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 ↓TNF-α、瘦素产生,胰岛素信号传递↑。 2)降低高血糖: ↑GLUT的表达,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转运。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3)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抗动脉粥样硬化(HDL/LDL)。 (二)常用药物: 罗格列酮 rosigli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