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今医家论“寒”
黄帝素问
生气通天论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註 人之阳气如天与日,然生于至阴,由枢转而外出。风寒之邪,皆始伤皮毛气分。是故因于寒,而吾身之阳气,当如运枢以外应。阳气司表,邪客在门,故起居如惊,而神气乃浮出以应之。神气,神臟之阳气也。】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瘻,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註 开者,一日而主外;阖者,暮而收引也。如失其开阖之机,则寒气从而内薄矣。背为阳,阳虚则寒,邪痺闭于背而形体为之俯偻,《金匮》所谓痺侠背行是也。如阳虚不能为荣血之卫,邪陷于脉中而为瘻,留连于肉腠之间,《金匮》所谓马刀侠瘿是也。如经俞之气化虚薄,则传入于内而干及臟神矣。心主脉,神伤则恐惧自失;肝主血,故其病发惊骇也。如邪逆于肉理气分,而阴阳不和,则生痈肿。】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 註 冬伤于寒,邪不即发,寒气伏藏,春时阳气外出,邪随气而化热,发为温病。】
寒伤形。
【 註 阳化气,阴成形。寒则阴甚,故伤形。】
寒胜则浮。
【 註 寒气伤阳,故神气乃浮也。】
通评虚实论
帝曰: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岐伯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
【 註 肾臟主水,在气为寒。寒气暴上者,水寒之气暴上而满于脉也。实而滑者,得阳明之气相和,故生。逆者,少阴之生气已绝,故死。】
逆调论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岐伯曰:是人多痺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 註 身非衣寒,表无寒也。中非有寒气,里无寒也。寒从中生者,谓寒从阴中而生也。阳气少而阴气多者,因是人多痺气故也。病在阴者名曰痺。寒湿之气,闭于里阳,则火热不得下交于阴而阴气盛,阴气盛,则阳气少而阴寒之气过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盖寒出于阴水,故如从水中出。】
气厂?朔论
肾移寒于肝肾移寒于肝 《素问?气厥论》新校正云:按金元起本云,肾移寒于脾。《甲乙经》同,当是。,痈肿少气。 【 肝当作脾。】
【註 脾主肌肉,寒气化热,则腐肉而为痈脓。脾统摄元真之气,脾臟受邪,故少气也。】
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
【 註 肝主血,寒,则血凝注。经曰:荣气不行,乃发为痈。肝主筋,故筋挛也。】
肝移寒于心,狂,隔中。
【 註 肝为阳臟,而木火主气,阳并于阳故狂。心居膈上,肝处膈下,母子之气上下相通,肝邪上移于心,留于心下,故为隔中。】
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 註 肺受心邪,则不能通调水液而惟下泄矣。肺为金水之塬,寒随心火,消烁肺精,是以饮一溲二者,肺液并消,故为不治之死证。】
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呜濯濯,如囊里浆,水之病也。
【 註 肾为水臟,肺主生塬。是以肺之寒邪移于肾下,则肾之水气上涌于肺。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有声,如以囊裹浆者,水不沾濡,流走肠间也。】
举痛论
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 註 寒则血凝泣,故脉缩踡,缩踡则绌急而外引小络,外内引急,故卒然而痛。脉寒而得阳热之气,则缩绌即舒,故其痛立止。若復感于寒,则阳气受伤,故痛久而不止。】
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后上,则脉充大而气血乱,故痛甚不可按也。
【 註 寒邪在脉,与阳气相搏,则血气淖泽而脉满矣。脉满,故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于脉中,阳气惟升而从上,血气不能相将而循行,则乱矣。】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塬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註 寒气客于肠胃膜塬之间,则内引小络,故痛者。夫痛也,阴也。气为阳,经络为阴。邪在膜塬之气分,牵引小络而痛,故按之即止。】
寒气客于侠嵴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
【 註 侠嵴之脉,伏衝之脉也。伏衝之脉,上循背里,邪客之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
寒气客于衝脉。衝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 註 衝脉之循于背者注于经,其浮而外循于腹者,至胷中而散于脉外之气分。故脉不通,则气因之而喘动应手。谓脉逆于胷之下,而气因病于胷之上。喘动应手者,人迎气口喘急应手也。】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濇,脉濇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 註 背俞之脉者,足太阳之脉也。臟俯之血气皆注于俞,故寒客之则脉濇而血虚,血虚则痛矣。夫心主血脉,五臟六腑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