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二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 1 节 鉴赏形象 专 题 整 合 整合 1 鉴赏人物形象 知 识 概 说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 《登高》中杜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观猎》 中将军的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 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 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 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 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 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答 题 步 骤 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 一句话“盖帽”; 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 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 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 【示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第一步)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 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 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第二步)作者通过对陆鸿 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第三步) 解析:这里考查鉴赏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 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 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 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小贴士 茶圣陆羽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整合 2 鉴赏事物形象 知 识 概 说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 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 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 如陆游的咏物诗《卜算子·咏梅》中写到的梅花形象。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 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 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答 题 步 骤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 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示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吕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