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分布规律初探
立拿阿喜 邮编:614600 (2014年8月22日)
【摘要】:根据相关文献整理收集植被历史资料,对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规律进行讨论分析,为保护区动植物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植被表现出五个植被型垂直分带规律,构成较完整的垂直带谱,其中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等保存完整,森林生态系统处于原生状态,为野生大熊猫为主的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植被类型 分布规律 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According to the collected data of vegetation history literature review,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Mabian Dafengd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area of vegetation types, provides the theory basis of animal and plant protection. Mabian Dafengd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the vegetation showed five vegetation types of vertical zonation, form a complete vertical zone spectrum,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intact, forest ecosystem in the native state, primarily for pandas in the wild rare and endangered wild species survival provides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production.
1.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1.1地理位置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称“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属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山地地区,是目前世界上亚热带山地动植物资源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为东径103°13′~103°26′,北纬28°26′~28°45′。范围四至界线:东自波罗依打、涡孜博罗、戈皆拉打、车枯波惹、涡马普、嘎斯涡麻为东界;西自郭皆起,经罗姑波至涡马皆,再经3643m、2000m、1487m山峰,日别依皆,至罗姑波为西界;高程点、涡巴皆、觉都、览郭皆;南自嘎斯涡麻,经斯涡觉,至览郭皆为南界;北自挖黑河起,经1812m、1893m、1798m高程点,至波罗依打为北界。保护区呈一狭长地带,东西宽约13km,南北长约38km,保护区总面积30164hm2。保护区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最低海拔800m,主峰大风顶最高海拔4042m,相对高差3242m。
1.2地质地貌
保护区地质构造属马边西部地区扬子准地台西缘,康滇地轴北段,凉山褶皱带,呈南北纵向平列,构成横断山系的一部分,断裂构造发育,河流切割深,地形起伏大。地层分布有沉积岩和火山岩两套岩系(层),其中沉积岩除缺失志留系中、上统、泥盆系、石炭系外,从震旦系灯影组到纵跨上三迭统和下侏罗统的香溪群地层均有出露,沉积岩厚度4500m左右;火山岩在本区内为一套多属陆相喷发的晚二迭世纪峨眉山玄武岩系(层),厚度达513.5m。保护区地貌属山地地貌,为全国地势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
1.3气候
保护区年平均雨日240天左右,年降水量1800~2000mm,37年平均年日照为960小时,由于地势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形成四种类型的气候区:海拔1200-2500m地区为南温带气候区,海拔2500~3100m地区为中温带气候区,海拔3100-3800m地区为北温带气候区,海拔3800m以上地区为南寒带气候区。
1.4土壤
保护区因地质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形成垂直分布,海拔1800m以下为山地黄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