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军岛屿作战中的野战生存探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战时日军岛屿作战中的野战生存 ? 沈克尼? 文/图 ? 2011年日本“3·12”大地震之后,我见到陆上自卫队第22步兵联队(团)在抗震救灾行动中,官兵在灾区进行采食野菜,捕食蛇类的野战生存训练的画面。由此想到昔日日本“皇军”的旧军语“现地自活”。 掠夺——“现地自活” 1941年,随着日本发动所谓“大东亚战争”即太平洋战争,日军海空补给线拉长,战局恶化,日军舰船补给优先装载武器弹药,而对其部队的粮秣给养,提倡所谓“现地自活”即野战条件下的战场生存。 笔者从1942年4月版的日本陆军军官俱乐部杂志《偕行社纪事》中刊发的陆军经理学校(后勤学校)以中国战场为例的《野战师团的现地自活》中的内容包括有对占领区粮草、被服、木炭、蜡烛、家禽、牲畜,甚至麻绳,以及空瓶罐等等的回收。一句话,所谓“现地自活”即就地掠夺。 ??? 二战中,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面对火力是日军50倍的美军,日军领率机关进攻作战研究和编印的教程向“战地自活”即野战生存转化,其部队在战地也搞起生存训练和“大生产”。曾任日军大本营动员课长的林三郎大佐在其《太平洋战争陆战外史》一书中说,日军在印度的英帕尔作战中曾“训练士兵食草”。读战后藤田昌雄《激战场》一书而知,昔日日本陆军在大正、昭和时期,根据对中国、蒙古的作战设想,十分重视对作战地域的物产,人马粮秣和可作代用的草本植物进行调查,以期对战时军队粮秣不足的补充。特别是1944年,由明治以来以研究马粮为主的日军陆军兽医学校研究部编写了针对日本本土、中国东北、台湾以及中国各地可食野菜的《食用的野菜》一书。我在日本寻获此书,书中记述了各种可食野菜的特征和调理食用方法,并附图说明。此外,这一时期,日本军队注重战场的食用动植物的调查。笔者曾在日本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资料馆见到当年日军编印的《马来野生植物图说》的检索卡片。 1943年7月日本陆军省印发了《现地自活(衣粮)之胜利》,又称“南方军自活教本”,针对太平洋诸岛屿,对战地农业、畜产、林业、水产等项内容编写教材进行“自活教育”,开展战地的“大生产”运动。书中分《粮食之部》和《被服之部》。主要内容为:粮食品的制造,野菜类的栽培,家畜的饲育及渔业方法,以及味噌、酱油、酒的制做,各种被装的补修,军靴的代用品的制做等等。   在《粮食品的制造》中,有“澱粉制造”,如把椰子的木质部分制成澱粉,并附图说明。还有“野战速成渍物法”,即如何用盐腌制豆类、瓜类、以及薑、筍等可食的野生植物的方法,从1——2月的贮藏到长期保存。还有将甘薯叶、南瓜叶、胡瓜叶,以及一些药用植物制成“野战代用茶”。书中例举了日军占领的拉包尔地方食用植物调理法,对椰子、甘蔗、甘薯、芋、藤等26种当地可食植物的名称、产地、食用部位、调理法,如生食、浸煮或炒。还有南方有毒植物的识别,并都列表说明。   在书中《其它》项,介绍了如何用数个木箱或木桶加沙砾、木炭制成野战简易滤水器,如何制做鱼叉,用苇、竹、葛藤编织捕鱼的篓网等鱼猎方法。另附南洋毒鱼的识别图。 日军在太平洋岛屿战场的“大生产” 我曾见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作战命令:“今作战10日间,……携带口粮7日份,尔后现地调达”。即7天后的食物现地解决。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发动之前,如果有人提及后勤问题,日军参谋本部也是一条既定方针“现地调达”。我们以美日激烈争夺的被日军称为“饥饿之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下称“瓜岛”)为例,远离日本本土6000公里的瓜岛,实际情况如何呢?我见到当时日军测绘的50万分之一所罗门群岛兵要地志图瓜岛部分的图,其中对战场给养条件记述只是一句话:“饮用水可从河川取得,山地取水困难地域多。食物除海岸地区有少量的椰子之外,其他皆无。”面对这样的战场环境,日本南方军不得已在战地搞起了“大生产”。以往我只知道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开荒种地搞过“大生产”运动。读日本滕田昌雄《帝国陆军战场的衣食住》和《激战场》等书,才知道二战中,日军在南洋也搞过“大生产”。特别例举了瓜岛作战、英帕尔作战、北部所罗门作战。 在广东佛山用网捕鱼的日军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岛屿作战中,在各师团经理部组成“自活班”、农耕班、渔劳班、制盐班、在战场种粮、种菜、采集可食的野生植物,捕捞鱼类、鸟蛋等海产品。如1943年,在英帕尔作战中日军菊兵团,即18兵团经理部部长山口忠雄大佐,收集并对战地46种可食植物的食用季节、部位进行研究。如南瓜、萨摩芋的叶、柄、幼芽,人参叶的食用,芭蕉幼芽、干茎的中心部分,以及这些植物干、幼实腌制后的食用等等。   日军旭川步兵第26联队夺取岛屿之后,卫生班立即对该岛饮用水和可食植物进行调查。并计划在岛上种植蕉、小松菜。   冬季除了苔之外,野菜不足,该部以小队(排)为单位编成“渔劳班”捕捞海产品鸟蛋及海藻。因南洋战场气候湿,食物不易保存,日军将采集的

文档评论(0)

高考学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