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诊疗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胆石病(肝内胆管结石)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 以右上腹胀闷或痛,检查发现胆道结石为主要表现的结石类疾病,可归纳为胆石病。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 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但要求明确结石部位、数量、大小的分布,还应了解肝内胆管和肝脏的病理改变。 (1)临床表现:反复发作胆管炎、肝区疼痛、肝肿大和黄疸。 (2)实验室检查:急性感染期与肝外胆管结石的化验结果相似。慢性期可有血浆蛋白偏低、血清碱性磷酸酶、Y-谷氨酞胺转肽酶升高或血转氨酶偏高。晚期多有肝功能损害。 (3)影像学检查肝内胆管结石的确切诊断和了解肝胆管系统的病理状况,最终需要依靠现代影像学检查。 ①B超和CT检查:有助于了解结石的大体位置、数量和胆管扩张情况。B超准确率在70%左右。CT准确率平均80%左右。两者均难准确了解具体的位置、数量和胆管病理改变。不易与肝内钙化灶区别。 ②经皮经肝穿刺胆系造影(PTC)和经内镜胆胰管逆行造影(ERCP):成功的PTC和ERCP影像清晰,能明确结石的具体部位、大小、数量和胆管病理现状。准确率可达95%以上。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注意预防。目前仍为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 ③磁共振胆系成像:可以显示结石和胆管系统的影像状况,无创,有逐渐替代PTC和ERCP的趋势。但不如PTC和ERCP清晰。 ④术中胆管造影和胆管镜检查:可进一步确定诊断和了解结石是否取净。 (二)证候诊断 1. 肝胆气滞证:右胁或剑突下绞痛,恶心呕吐,口苦厌油,或有发热,舌苔薄黄,脉弦。 2. 肝胆湿热证:右胁或剑突下剧痛,牵引肩背,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寒热往来,声目黄染,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3. 热毒淤肝证:寒战高热,右胁绞痛,全身发黄,恶心呕吐,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心烦易怒,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数。 4. 肝郁脾虚证:右上腹胀痛,痞闷不舒,纳呆,腹胀,嗳气,便溏,舌苔白,脉弦细。 5. 肝胆瘀滞证:右上腹疼痛,痛有定处,状如针刺或刀割,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胆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大黄、枳实、黄芩、制半夏、白芍、生姜、大枣等。 加减举例:一般可酌情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芒硝(冲服)、延胡索等。 中成药: 舒胆片。 2. 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排石。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生地、车前草、泽泻、当归、炙甘草、木通、柴胡等。 加减举例:一般可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黄疸,加茵陈、虎杖;热盛,加银花、蒲公英。 中成药: 舒胆片。 消炎利胆片。 茵陈化湿丸(院内制剂)。 3. 热毒淤肝证 治法:清热解毒、苦寒攻下。 方药: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茵陈、栀子、大黄、黄芩、黄连、黄柏等。 加减举例:一般可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右胁痛剧,加郁金、延胡索、芒硝(冲服);呕吐,加竹茹、制半夏;烦躁、谵语,加丹皮、生地、赤芍;神昏,配服安宫牛黄丸。 中成药: 双虎清肝颗粒。 舒胆片。 4、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 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柴胡、白芍、制半夏等。 加减举例:一般可加枳实、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 中成药: 舒肝解郁胶囊。 逍遥丸。 5、肝胆瘀滞证 治法:行气化瘀、利胆结石。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川芎、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桃仁、红花、香附、枳壳等。 加减举例:一般可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 中成药: 血府逐瘀口服液。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肝胆湿热证可选用苦黄注射液;肝胆瘀滞证可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三)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1、外敷“肝胆排石膏”: 不分年龄大小以用2贴为最好,即肝区前后各1贴,洗澡或隔2-3天取下对折几次使未发挥药物作用的部分调节到外面,再敷肝胆痛区,1周更换1次新药。肝胆排石膏主要成份:南星、附子、香附各10g,当归、肉桂、丁香、乳香、没药、大黄各20g,灵脂、木香、陈皮、地龙各30g,防风、荆芥各40g,广丹1000g,香油1000g。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消炎止痛、利胆排石等作用。 2、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主穴日月、京门、阳陵泉、巨阙,配穴公孙、内关,用泻法。 (2)耳针疗法:胆区,留针30分钟。 三、疗效评价 1.中医症候疗效评价: 基本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