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      何谓状元?元者,为首也,第一也;科举考试的名列第一者为元,乡(省)试第一名称解元,会(京)试第一名称会元,殿(廷)试第一名称状元(也称殿元)。科举在京考试设进士(意即贡举的人才)科,始于隋炀帝,到唐代,这科特别重视,作为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主要科目。按照唐朝制度,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者皆须投状(陈述自己的履历习作等等)。便于主考官“先察其素”,对考生有个大体的了解,因称进士第一名为状头或状元。唐李翱的女儿看了举人卢储的文卷,认为卢将来必中状元,李翱便选卢做女婿。后卢果中状元,成婚时,卢作《催妆诗》云:“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状元之名,起于唐代。宋沿用唐制,开始亦名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由礼部主持考试。到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年间以后,开始举行殿(廷)试。殿试,是由被录取的进士参加,由皇帝亲临授策,以朝廷进士出身的大臣为读卷官,将前十名文卷进呈皇上定甲乙次序,第一名者为状元。到宋太宗太平举国年间以后,殿试中才又分一、二、三甲,即所谓“三鼎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称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并按一、二、三甲次序,分别授以官职,如清制,一甲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则授庶吉士及主事、中书、知县、儒学教授等等。   卢肇在唐武宗李炎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状元及第,且是江西第一个状元。他是宜春县文标乡人,他老家的具体所在地在今分宜的杨桥乡观光村(分宜在宋朝时才划原宜春县的文标等八乡立县)。现该村有状元桥,在暮云(木叶)坳还有卢肇的墓。肇生于唐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二月初三日。       宝剑锋从磨砺出      卢肇,字子发,号乐轩。他曾祖父卢挺在唐德宗时为袁州刺史。他父亲卢华廷,业儒,是个家境落泊的穷知识分子。卢肇年少时虽家贫,但笃志好学。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为业之初,家空四壁,夜无脂烛则热薪。苏睡恨冥顽,亦尝悬刺”(进《海潮赋》状)。卢肇家贫苦读,没有油灯,就点竹篾做灯烛,这与古人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是一个劲;他还仿战国时的苏秦那样,头悬梁,锥刺股,日夜苦读诗书,自强不息。现《宜春县志》载,县城东状元洲有卢肇读书旧址,城西南三十里龙髻岭(又名书堂山)有卢读书堂;《清江县志》载,在萧滩(今临江)石溪寺有卢读书台,在寺旁,还为纪念卢在那里读书建有览胜亭;《新喻县志》载,县西南的钟山有卢读书台,台下袁水下游的划江那里还有卢读书潭,因卢在钟山砥行励志读书时,曾泛扁舟寓居潭上,因此邓廷言有《钟山卢肇读书台》诗曰:“钟山高高钟水绿,昔有佳人在幽谷;台荒只见草萋萋,万卷不留谁赓读。”……这些,除有的是附会风雅外,绝大部分可能是当年卢肇栖身过的地方,说明当年卢肇读书是四处求师(元和十年,韩愈贬官到袁州当刺史时,卢肇与易重、黄颇等人,曾拜韩愈为师),或匿迹远离城镇的寺庙林泉,下了一番苦工夫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他读书煞费苦心,勤奋好学,加上他素具“瑰奇拔出之材”,幼时便颖拔不群,故大和五年(公元831年)他十四岁去谒见当时宜春县令卢萼时,萼试了试他的才学后,“即以异日有闻许之”,断定他将来定有出息。以后的事情确是这样。随着他年龄与学问的增长,“其为文,驰骋上下,伟丽可观。自长庆年间以来,虽善鸣者,罕有其比。当时达官宿儒皆推重之”(南宋袁州教授童宗说《文标集序》)。会昌三年到京应试,结果独占鳌头,中了状元。    “宝剑锋从磨砺出”。卢肇中了状元,苦去甘来,青云得志,当然是喜上眉梢的,这从他《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诗中便可看出,诗曰:      三载皇都恨食贫,北溟今日化穷鳞。   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犹悲送远人。   对酒自惊千里别,看花应感一枝春。   君归为说龙门事,雷雨初生电绕身。   关于卢肇中状元事,好些志书说他没走正路,开了“后门”。这个“后门”又两种说法:一是说他苞苴奉承了主考官王起,说卢肇“入京献书侍郎王起,时起知贡举(临场主考),遂擢进士第一”(分宜、上高县志)。科举杀枪舞弊之事是有的,但一经发现就是犯“大不敬”,要杀头的。王起是太原人,未悉彼此有否什么切身利害关系,否则,王起是不敢冒这个大不韪的。这里说的“入京献书”,可能是指卢给王起的《上王仆射书》,即前面说的“投状”事,这是按唐朝制度行事的,不是什么苞苴奉承。另一个说法是当朝宰相李德裕给他开了绿灯。这个又有两种说法:一说李德裕在京城一见卢肇后则喜曰:“吾喜为金榜得状元矣!”是考试前就内定好了的(清江县志引《豫章书》、《名胜志》);一说按照唐朝考试惯例,礼部考试放榜以前,应将取录进士名单先呈宰相审定认可,且宰相有调整名次之权。据说当时王起将录取名单送给李德裕审定时说:宰相有什么想法没有?李即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