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VIP

山东省淄博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淄博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模拟考试 HYPERLINK /ziyuan/ \t _blank 试题 语? ? ? 文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恪守(kè)? ? 泥淖(zhào)? ? 激将法(jī) ? ? 筚路蓝缕(bì) B.形骸(hé)? ? 伺候(cì)? ? ? 夹生饭(jiā) ? ? 义愤填膺(yīng) C.昵称(nì)? ? 忖度(cǔn) ? ? 闭门羹(gēng) ? 和衷共济(jì) D.赡养(shàn)? 澄澈(chéng) ? 超负荷(hè) ? ? 既往不咎(ji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静谧? ? 浸润? ? 泊来品? ? 弊绝风清 B.揖让? ? 雕琢? ? 策源地? ? 德高望众 C.掂记? ? 账单? ? 编者按? ? 文过饰非 D.炫耀? ? 演绎? ? 原动力? ? 人才辈出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羊年春晚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激活古老优秀传统,让人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C.季羡林在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精通德文、梵文、吐火罗文等多种语言,令人侧目而视。 D.从父亲带孩子玩的《爸爸去哪儿》到旅行真人秀的《花样爷爷》,综艺旅游节目风生水起,从“娃娃时代”跨入了“爷爷时代”。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诗经·小雅》)的自觉,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B.袁阔成先生博采众长,吸收话剧、戏曲、相声……等 HYPERLINK /yishu/ \t _blank 艺术形式之长,用民族语言诠释了评书的艺术真谛。 C.鲁迅先生所写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道出了家与国休戚与共、个人命运与民族兴亡息息相关的忧患意识。 D.古人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共产党人读书 HYPERLINK / \t _blank 作文,更要把目光投向干事创业、治国理政的大境界。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两会”期间,收入分配、食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教育改革、住房等民生热点问题成为媒体、报刊和网络热切关注的焦点。 B.电影《鸟人》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原创剧本4项奥斯卡金像奖,成为第87届奥斯卡奖的最大赢家。 C.医学专家经过分析论证认为,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发生病变直接造成的。 D.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HYPERLINK /yuedu/ \t _blank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cc5435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