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字演变 凤凰涅槃
从一穷二白到一年一万二千亩有机中药材基地
---盐津中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实施“四个千万”工程、创建云药之乡示范基地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我是香港中港国际集团董事局董事、盐津中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桂峰。今天,能和大家坐在云药之乡建设交流会场,站到云药复兴和生物产业最前沿,我十分荣幸。
现在,我把中港中药材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思路简要给大家汇报一下,请各位批评指正。
2010年,盐津中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人类不适合生存居住的偏僻山区创立了第一个中药材基地-----盐津中和清凉山千亩金银花产业园,又陆续建起桔梗、重楼、薏米、辛夷、牡丹等十多个基地,从零起步,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由一个香港中港国际集团的产业扶贫项目发展成一万二千多亩的中药材基地,成为盐津云药之乡建设的排头兵。
长中短项目结合,质量、技术、服务持续跟进
我们发展种植的重楼要6、7年才有效益,香港中港国际集团独家品种“中金一号”良种金银花,4年后才达盛产期。远水解不了近渴,考虑到这些品种投产周期过长,我们2010年又在金银花田里套种了1500亩两年收益的桔梗,2011年又新上4000多亩桔梗、当年见效的1千亩薏米、400亩玄参,为配合发展旅游,又建设了一个千亩牡丹园的育苗基地。这样,长中短项目有机结合,我们确保年年有收入,以短养长,以长补短,一边搂草,一边打兔子。
中药材项目,根本上就是个农业项目,在云南,尤其是盐津,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只能靠天吃饭。这种条件下的中药材生产,其实风险很大。以桔梗种植为例,2010年我们发展1500亩基地,遇到80多年未遇的连绵阴雨灾害,从大年初一到6月底,只有18天没下雨,我们先后种了5次才保住苗。今年发展的4000多亩,又遇上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出苗就晒死,真成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无可奈何。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灾害面前,合作社带领群众不停抗争,从种子到育苗、肥料、药物层层把关,每一个地块、每一个时间段都千差万别,盯在田间地头,对症下药,尽可能的向GAP标准化种植靠拢。通过引导形成绿色有机“中药材种植--畜禽养殖---粪便还田有机肥料”的生态良性循环产业链,我们的每一个种植户都知道不允许施用化肥农药,一旦检测超标将取消订单。中药材种植周期一般都要几年,就像一场超级马拉松,这几年的任何一点疏漏,都会造成减产损失。我们本着要做就做最好的思想,坚持持续跟进,确保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流程环环相扣,直到最后成功。
抢抓市场机遇,克服困难,多措并举,打破常规求发展
中药材和粮食生产不一样,市场波动比较大,生产周期又长,稍微松懈,就把握不住市场的脉搏
中港和其他任何一个参与云药之乡建设的企业有一个重大差别,那就是“穷”。由于地处偏僻山区,参社的48户群众,一半以上都是银行里挂着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逾期贷款,生存都顾不上,何谈发展?晚上加上稳压器都不能看电视,打猪草要半夜起来才能开动机器,电费1.7-3.8元一度,交电费时有的群众还要靠卖只鸡、卖点鸡蛋来应付;交通至今仍靠原始的人扛马驮,出门打工只能进矿区煤洞,靠拿生命赌博去换点家庭花销。合作社建立起来,没有一点启动资金,完全是个空架子。
大家知道,中药材产业和云药之乡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不足。一群穷人组建的中港更是穷的要命:一没资金,二没固定资产,三没银行信用,谁敢给你信贷融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和香港中港国际集团合同订单、投资入股、分成、私人借贷等手段筹集资金,一边保障生活、一边上项目:从2010年底开始,基地在家人口每人每天发放半斤米解决饿肚子的问题;一年新上了1万多亩中药材种植;筹资100多万元新修一条7公里的通向核心基地的山路,目前,第二条路已动工近一个月,第三条也将于年底前修建;我们还在毗邻的永善县建起一个彝族文化旅游区并建了一个板蓝根和半夏基地、免费为苗族高寒山区群众投资种子帮扶建设了一个300亩的中药材示范基地;开通了合作社自己的网站-----中国中药材港;为解除盐津周边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今年我们还要建设一个中型中药材加工厂……
产业发展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我们只有一条路----前进。一年来,我们打破所有常规,采取各种形式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吸引大家有地出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投身到云药之乡建设中来。我们的工作,也不断的得到县委、政府等部门的高度认可。盐津县委、政府把中药材产业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主管云药之乡建设的陈国均副县长两次到合作社基地调研,2011年3月,县长李晓、县委副书记陶毅、王庆又率相关部门领导爬上山,在基地调研并现场办公,为基地解决实际困难,对合作社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
走出去,请进来,凝聚智慧,提高云药产业技术水平
虽然盐津是中药材杜仲、五倍子老产区,2010年2月获批“云药之乡”,但云药产业才刚起步,我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