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现主义美学.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现主义美学 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美学流派无疑是由克罗齐开创的表现主义。表现主义美学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西方第一个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美学流派,因此,我们首先介绍表现主义两大代表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的美学。 表现主义美学乃是对盛行西方达两千年之久的模仿论美学的第一次系统的反动,它将艺术的重心由模仿现实转向了表现内心。在某种意义上是浪漫主义倾向在美学中的表现。总体上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美学,与同时代的艺术思潮实际上并不同步,因为当时的艺术思潮已经演变成反浪漫主义的。艺术本身的发展与美学对它的解释往往并不是一致的。表现主义似乎突出体现了这一点。 第一节 克罗齐的美学 一、克罗齐简介 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1866-1952),意大利二十世纪初最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其哲学属于20世纪初流行的新黑格尔主义流派,为该派在意大利最大的代表。最重要的著作为四卷本的《精神哲学》,包括《美学》(1902)、《逻辑学》(1905-1909)、《实践哲学》(1909)、《历史学》(1914)。主要美学著作除《美学》(包括《美学原理》、《美学的历史》两部分)之外,还有《美学纲要》(1912),《诗论》(1936)等,大多已有中译本。克罗齐美学在当代西方美学史上占有极显赫的地位。美国美学家比尔兹利(M.Beardsley)说:“美学讨论可以说是由克罗齐这位无疑是我们时代最有影响的美学家所开创的。他半个世纪来坚持不懈地从事于美学和批评(以及其他哲学问题)的研究,给每一个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的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吉尔伯特和库恩说::“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交替时期和此后至少二十五年中,克罗齐关于艺术是抒情的直觉的理论,在美学界居统治地位。” 二.美学在克罗齐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哲学系统上面的.继承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克罗齐把精神世界(心灵活动)和客观现实世界等同起来,哲学如果揭示出精神世界的发展,同时也就揭示出现实世界的发展,所以哲学和历史也被等同起来。因此,他的哲学只研究精神活动。他把精神活动分为认识和实践两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属于低高“两度”,但彼此循环相生,认识生实践,实践又生认识。.这两度又各分两阶段:认识活动从直觉始,到概念止;实践活动基于认识活动,从经济活动始,到道德活动止。这四阶段的活动各有其价值与反价值,视其所产生的结果而定:直觉产生个别意象,正反价值为美与丑;概念活动产生普遍概念,正反价值为真与伪:经济活动产生个别利益,正反价值为利与害;道德活动产生普遍利益,正反价值为善与恶。这四种活动各有专门科学负责研究:直觉归美学,概念归逻辑学,经济活动归经济学;道德活动归伦理学。四门之外别无其它哲学性的科学,四门合起来就是哲学,也就是历史。克罗齐自己写了《美学》和《逻辑学》,还写了一部《实践活动的哲学》,把经济学和伦理学包括在内。克罗齐的哲学系统可如下表: 心灵活动=真实世界 两度四阶段 产品 价值 哲学部门 全体 认识 直觉 个别意象 美(丑) 美学 哲学=历史 概念 普遍概念 真(伪) 逻辑学 实践(情感) 经济 个别利益 利(害) 经济学 道德 普遍利益 善(恶) 伦理学 1.直觉是赋形式于物质(质料)的活动(直觉即创造) 先说直觉的来源。直觉是认识的起点,就是感性认识的最低阶段,还只限于认识个别事物的形象,对这形象还不下肯否的判断,这形象还是孤立的,还不与任何其他事物发生关系,所以还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说“事物的形象”,就已肯定物质世界的存在。康德假定了“物自体”,也就是假定了物质世界的存在,不过康德以为物质只是现象方面可知,本体却不可知;而对现象的认识则是心灵据“先验范畴”赋予形式于物质的活动,因此人所认识到的现象世界毕竟是人用物质材料而铸造出来的。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就在此。克罗齐部分地采取康德的心灵因赋予形式而铸造现象世界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论点,不过他迈进了一步:为了抛弃康德的二元论,他索性把康德的“物自体”也抛弃了,这就是说,他否定了“物质”的存在。“物质”这一词在他的词汇里只有“材料”一个意义,而这“材料”并不来自物质世界而还是来自精神世界或心灵活动:它就是实践活动所伴随的快感,痛感,欲念,情绪等。他把这些 “感动”的因素笼统地叫做“情感”,并且认为“情感”与“感受”,“被动”,“印象”,“自然”和“物质”(即“材料”)都是同义词。他说: “在直觉界线以下的是感受,即无形式的物质.这物质就其为单纯的物质而言,是心灵永不能察觉的.心灵要察觉它,只有赋予它以形式,把它纳入形式才行.单纯的物质对心灵为不存在,不过心灵活动须假定有这么一种东西,作为直觉以下的一个界线.物质,在脱去形式而只是抽象概念时,就只是机械的被动的东西,只是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