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讲练测 专题17 历史上重大改革((含解析).docVIP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讲练测 专题17 历史上重大改革((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之讲案【新课标版历史】 专题17 历史上重大改革 考向一 古代东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讲高考 考纲要求 知道梭伦改革(必修一已讲,故这里考纲并未单独作为考点列出);知道并理解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命题规律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也是必考内容。多数课标地区仍是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改革背景、内容和影响;从命题形式看,有时也将古代的改革、近代的改革或者中外改革综合对比命题考查;同时也会涉及选择题的考查。从社会热点看,当前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倡导公平、公正,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等热点。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全面理解掌握本考向。 例1【2014年重庆卷历史,题10】“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例2【[2014年四川卷历史,题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答案】A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四大改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汉武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与题干“倾邻国而雄诸侯”的信息相符的只有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 例3【2014年安徽卷历史,题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 结果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讲基础 关键词: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经济上:颁布解负令和发展工商业的措施;政治上:按财产划分等级,创立四百人会议,组建民众法庭)、特点(公正、中庸、不偏不倚)和影响 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实行什伍连坐制;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移风易俗)和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推行均田制;整顿吏治;迁都咸阳;革除旧俗)和影响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富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强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育才:改革科举制度和改革学校教育制度)和影响 3.讲典例 【例1】【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概括材料一中两人关注的共同问题,指出两者主张的差异。(4分) 【趁热打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题6】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均输法 C.青苗法、免役法 D.保甲法、保马法 【例2】【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题13(4)】 材料四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答案】 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2分) 影响: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或“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国家重新走向国家统一(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融合和国家统一两方面赋分)(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据材料直接可知材料中鲜卑族改穿汉服,胡服在汉人中流传,民族间服饰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hk8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