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docVIP

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并控制血糖、血压、他汀类降血脂及改善脑供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1、2、3周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非常明显改善(p 0.01);治疗组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047-01   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降低该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是积极进行急性期抢救治疗,因此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我科通过观察依达拉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探讨其对该病的治疗作用,以获取更佳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住院患者,共计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46~80岁,平均68±8岁;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0.8±7.3分。对照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48~81岁,平均69±1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2±8.2分。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观察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入选病例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愿意接受药物治疗者;患者均意识清楚,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根据基础疾病,酌情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供血及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30毫克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 7~10天为1疗程。对照组丹参16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 ,胞二磷胆碱0.5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2、3周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设计时间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改变以及病残程度的分级进行疗效判断。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   1.5 观察时间: 入院后1周、2周、3周分别对两组病例进行检查并记录。并比较治疗效果。   1.6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3 讨论   脑卒中是现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中尤以急性脑梗死为最多见,在我国居民中占58%~69%。急性脑梗死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康复期长、医疗费用高、等特点,更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急性脑梗死其病灶是由缺血中心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中心区脑组织存在大动脉残留血流和侧支循环,脑组织损伤具有可逆性,故在治疗和恢复神经系统功能上抢救半暗带有重要作用。但这些措施必须在治疗时间窗之内施行,治疗时间窗包括再灌注时间窗(发病后6小时之内)和神经保护时间窗(数小时或数天),再灌注时间窗内可采用溶栓治疗,神经保护时间窗应用神经保护药可防止或减轻脑损伤改善预后。目前脑梗死治疗主要针对2个方面:(1)保护缺血脑组织免受无氧代谢产物的进一步损害。由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很难确定,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超过6小时的溶栓时间窗,加之大多数患者年老以弱,常合并有其他脏器的疾病,临床中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