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RI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 第二军医大学 长海医院放射科 陆建平 MRI技术进展特点 硬件和软件齐头并进,软件进步更快,更注重临床实际应用。 设备发展的两极化明显,高档设备用于临床研究与功能的开发,低档设备移植高、中档设备已开发较成熟的功能和软件,改善性能指标,拓宽适用范围。 成像速度越来越快,实时成像逐步应用于临床。 解剖成像与功能成像相结合。 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设备相结合。 MR设备硬件的发展 MR设备硬件的发展 开放型磁体设计和中场超导开放式MR设备 初衷是强调作介入治疗及检查中的监护等性能,实际用于介入治疗的机会远少于常规诊断性操作。 性能逐年提高,图像质量、可实施的功能、成像速度等性能已可达到较高水平,甚至不排除高场设备将来向开放型设计转化的可能性。 较高的场强、改水平磁场为垂直磁场设计。梯度场强(可达15mT/m到20mT/m)和切换率进一步提高,场均匀性更好,体积和重量更小。 MR设备硬件的发展 专用MR设备 目前MR专用机已作为成熟的机型推广,部分医院采用搭配添置通用MR机和专用MR机。 MR专用机主要有头颅专用机、心脏专用机与骨与关节专用机,头颅与心脏专用机为高场(或超高场)机,如3.0T甚至4.7T设备;骨与关节专用机倾向为中、低场开放型设备。 研究应用及临床应用 MR设备硬件的发展 梯度场强改进 梯度场强决定切换率及最短TR、TE、图像矩阵大小、成像速度、最小回波间隔等性能参数。但较高的梯度场会伴有磁体内很强的梯度噪音及神经肌肉刺激。 增加梯度场强:可增加到30-40-50mT/m,同时伴有以下不同的技术措施。 MR设备硬件的发展 梯度场强改进 双梯度系统:在磁体线圈内,内置较短的梯度线圈,局部迭加较高梯度场,切换率可达150,用于功能性检查。 组合表面线圈系统:在头线圈上附有一组梯度线圈,工作时形成了与双梯度系统类似的迭加梯度场,场强可达60mT/m,切换率可达400,适用于在高场条件下实施功能成像。 多通道+多方向采集和多通道快速成像系统:是提高有效切换率的一种方式,可使30mT/m的梯度场强相当于60mT/m者,切换率也可达400,使用时无神经肌肉刺激。 MR设备硬件的发展 磁体降噪设计:体线圈内置真空层及几种技术的综合。据介绍可使噪音水平下降90%。 线圈的发展:各部分线圈相控阵化,提高信噪比;联合相控阵线圈用于全身各部位联合检查;新型线圈不断开发(如对称性体线圈)。 MR磁体进一步紧凑化:液氦消耗大幅度降低,运行成本下降。 重建速度进一步增加:最快可达120帧/s,实时成像成为可能。 MR设备软件功能的发展 功能性MRI(fMRI) 已经发展了数年的fMRI从广义上主要包括灌注成像、弥散成像和脑皮质功能定位。灌注与弥散成像较早应用于颅脑,近年试用于心脏。近年内fMRI的发展明显拓宽了原有的概念与应用范畴。 功能性MRI(fMRI) 神经学功能性MRI——显微水、微血管动力学、血氧/流消耗成像等 实时fMRI,快速实时显示。 螺旋fMRI,利用在K-空间螺旋采集的技术得到各种脑血流灌注的信息,如rCBU、rCBF、rMTT等。 弥散成像,进一步提高设备可达到的B值,4000-10000,从而获得更高分辨力的弥散影像 弥散与灌注成像误匹配成像,利用计算机技术把两种影像迭加,通过对比可提高病变显示率 功能性MRI(fMRI) 神经学功能性MRI 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成像。 抗血管生成因子辅助fMRI。 张力性成像(tensor imaging),通过采集六个不同方向的相位编码,测定组织张力差别的成像方法. 其它fMRI的新技术,如快速T1FLAIR(+对比剂注射)、FR FSE、相位敏感IR、快速SET2、自旋-弥散成像等。 功能性MRI(fMRI) 心脏功能性MRI 利用心脏灌注脉冲序列可在极短时间(20s)内实时显示一系列心肌灌注信息。 可显示和计算一系列心脏的形态学和功能信息,如心壁运动、流速测量、粥样斑块特征、左室功能(全部、局部)、动态心功能(与静态对比)等。 冠状动脉高分辨率3D螺旋MRA,可和灌注成像技术互相补充。 Aortic Dissection Excellent Soft Tissue Contrast for Tissue Characterization Excellent Myocardial Definition New technique Clear delineation of myocardium High blood signal Half the scan time Coronary MR Angiography High Speed Coronary MRA Myocardial Perfusion First Pass Dynam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shiyi5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