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为梅州、赣州、汀州、惠州。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简介
【拼音】 kè jiā
??
客家人居住的土楼围屋
【客音】 hāk gā / kāk gā
【英语】 Hakka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赣闽粤三省交界处。
2004年11月18日,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在江西赣州成功举行,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美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及祖国内地河南、四川、广东、福建等17个省市区共100多个客属社团、侨团3000多名海内外客属嘉宾来到赣州。
??
梅州—民国元老:何子渊先生故居光裕庐
2007年8月20日在河南洛阳偃师市结束的“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确认:河南省偃师市为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地。
??
赣州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一千多年来,他们从中原向外迁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海外各地。参加研讨会的代表们认为,河洛移民的第一次迁徙发生在西晋与东晋交替时,客家先民首次南迁纪念地的标志性景观遗存多集中在偃师市,以偃师市为中心的伊洛平原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地区,正是客家民系根之所在。
2010年11月29日,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将在广东省河源市举行。
??
赣闽粤客家中心区
编辑本段
客家源流
目前关于客家渊源的看法主要有两种:
(1)纯粹由北方的南迁汉人发展演变而来;
(2)北方南迁汉人融合极少数南方土著发展演变而来;
在一般人看来,客家人是北方汉人南迁移民的一支,在漫长岁月里,筚路蓝缕,颠沛流离,历尽艰辛,融合少部分当地原住居民而形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民系。
2007年5月,刊登在美国权威学术杂志《human genetic》上的一篇文章:《Y chromosomes of prehistoric people along Yangtze River》,里面有组数据证明,现在闽粤两省的百姓的中原基因占了很大比例,这里选取部分图:
??
分析图解
??
分析图解
根源
客家人根在汉族。
客家人之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所谓河洛,指的是黄河、洛河。广义上的河洛就是黄河中游、洛河流域这一广阔的区域。狭义的河洛就是洛阳。“根在河洛”的依据有三:①家谱记载,很多客家族谱都记载先祖居住于河洛。②泰山石敢当的传说。③客家文言;是一种官话(a Basilect System of Mandarin )。根在河洛指的是大部分客家人都出自河洛,客家的方言底层源出河洛。读音常以:弟【t-】等
迁徙原因
客家人的迁移包括客家先民的南迁和客家人的国内迁移与国际迁移。就迁徙行为而言,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与迁移过程的历史相对应,迁移原因在各时期各不相同。总概各种迁移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A.与迁出地有关的因素,即推因。
①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的逆向发展,这是经常发生作用的根本因素。
②战乱。残酷的战争使繁华的城市和富饶的乡村化为废墟,数以百万计的人在战乱中丧生,剩存者为寻求安定的社会环境,被迫背井离乡,迁徙各地,这是大规模突发性迁移的根本原因。
③官职迁调定居。
④游学、经商
⑤争斗,包括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等。
B.与移入地有关的因素,即拉因。
北方开发早,南方开发迟。面积辽阔,人口稀少而战乱又少的南方有着南迁汉人定居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如广东梅州在南宋时,“土旷民惰,而业农者鲜,悉汀赣侨寓者耕焉,故人不患无田,而田每以工力不给废。”加上唐宋时期在南方百越地区推行“毋赋税”政策。这些对北方逃难的汉人看来,可谓“世外桃源”而纷纷定居于江南、岭南地区。
C.与介入障碍有关的因素,即中介因素。
客家先民从河洛、中原迁至江南、岭南地区,就交通条件,虽极为困难,但也不是无路可走。从秦代起,就有驿道; 从隋代起,就有运河水道,特别是东南道路和岭南道路; 从宋代起,就有“塘铺”等。
东南道路以大运河为主干,把关中、淮南、东南连接起来,并延伸至今赣、闽等地。道路的畅通为历代中原人南迁闽粤,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封建政府的拓垦,如康熙23年的“迁海复界”,康熙51年的“湖广填四川”等,也为客家人的再迁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D.与个人心理、生理有关的因素,即“已因”。
迁移者是具有特质的人,而不是迁出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