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大学2003年考研试题答案
一、填空
1.(1)表征了物体内部温度扯平的能力、传递温度变化的能力(2)单位(3)普朗特数
2.(4)自身辐射(5)反射辐射
3.
4.(7)管子直径 (8)
5.(9)λ表示管道(10)流体
6.(11)表示内部导热热阻与表面对流换热热阻的比值
(12)表示壁面上无量纲温度梯度的大小
7.(13)减小 (14)不变
8.(15)液膜层导热 (16)
9.(17)方向 (18)光谱吸收比
10.(19)传热单元数 (20)
二、简答题
1.见课本第四版P320
2.见课本第四版P61
温度计套管与其四周环境之间发生着三种方式的热量传递。
①从套管顶端向根部的导热。
②从管道内流体向套管外表面的对流换热。
③从套管外表面向管道壁面的辐射换热。
稳态时,套管从管道内流体获得的热量正好等于套管向管道壁面的导热及辐射换热之和。因次套管的壁面温度必低于管道内流体的温度。
式中:为套管顶端壁面温度,为管道内流体温度。
从温度计套管的一维导热物理过程来看,可以画出如图所示的热阻定性分析图
(图略)
图中为管道外的环境温度,代表管道外侧与环境间的换热热阻,、分别代表套管顶端与管道内流体的换热热阻及顶端与根部间的导热热阻。
显然:要减小测温误差,应使尽量接近,即应尽量减小而增大及。另一方面,由上式可看出,要减少,应增加,即增加mH,以减小的值。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① 选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作套管(增大);
② 尽量增加套管的高度并减小壁厚(增大);
③ 强化套管与流体间的换热(减小);
④ 在管道外侧包以保温材料(增加)。
3.不对,相变换热,两者相同。
4.辐射 对流
浙江大学2004年考研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能量守恒定律,傅里叶定律,
2. 65℃
3.升高
4.,
5.黑体 波长
6.普朗特数,动量扩散能力与热量扩散能力的一种量度
7.变大 变小
8.临界热流密度
9.,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效果与最大可能的换热效果之比
10. 11.
二、简答题
1. 2.
3.入口段的热边界层较薄,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比充分发展段的高,且沿着主流方向逐渐降低。
4.①保温瓶夹层抽真空;
②测流体导热系数时,上部加热处于高温下部处于低温,使测量更加准确;
③双层保温玻璃。
浙江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答案
一、填空
1.(1) (2)动量扩散厚度与热量扩散厚度之比的一种度量
2.(3)叉排 (4)顺排
3.(5)温压小 (6)传热强
4.(7)湍流 (8)特征长度
5.(9)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
6.(10)把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中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称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
7.(11)光谱辐射强度在吸收性气体中传播时按指数规律衰减
8.(12)固体内部导热热阻与其界面上换热热阻
(13)固体的导热系数
9.(14)实际散热量与假设整个肋表面处于肋基温度下的散热量
(15)0
10.(16)二维、稳态、无内热源的边界层能量
(17)热扩散率
11.(18)
12.(19)顺流 (20)
14.(21)逆流
15.(22)平均温差法 (23)效能——传热单元数法
二、简答题
1.固体壁面附近流体温度急剧变化的薄层称为热边界层。
对流换热的热阻大小主要取决于紧靠壁面附近的流体流动状况,这一区域中速度和温度变化最剧烈,是强化对流换热的主要“突破口”。流动边界层在壁面上的发展过程显示出,在边界层内也会出现层流和湍流两类流动状态,湍流边界层的主体核心虽处于湍流流动状态,但紧靠壁面处粘滞应力仍占主导地位,致使贴附于壁面的一极薄层内仍保持层流性质,这个极薄层称为湍流边界层的层流底层。因此在边界层中,无论是层流还是湍流,其流动速度都由零变化到主流速度。尤其是紧靠壁面边界层底部,几乎是静止的,完全是靠导热来换热,换热量小,故强化换热时应破坏边界层,使边界层变薄,减小换热热阻,增加换热量。
2. 3.气体:导热是气体分子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气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动能越大,不同能量水平的分子相互碰撞的结果,使热量从高温处传到低温处。
导电固体:导电固体中有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它们在晶格之间像气体分子那样运动,自由电子的运动在导电固体的导热中起着主要作用。
非导电固体:非导电固体导热是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即原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来实现的。
液体:液体的导热认为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
4.集总参数法:当固体内部的导热热阻远小于其表面的换热热阻时,固体内部的温度趋于一致,以致可以认为整个固体在同一瞬间均处于同一温度下,这时所要求解的温度仅是时间的一元函数而与坐标无关,这种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称为集总参数法。
条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内涵、特点与培养路径.docx
- 《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封面及目录.pdf VIP
- [译林版]6下Unit3 A healthy diet精心梳理教案.pdf
-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数学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小题综合(教师卷).docx
- 成都小升初数学历年真题.doc VIP
- 国防军事展览可行性方案.pptx
- 2015-2024年十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小题综合(原卷版).docx
- 第6章-隧道洞口与洞门设计[65页].pptx VIP
- 第十章 晚唐诗歌.ppt VIP
- 第十章晚唐诗歌.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