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第3章药动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动态变化。 研究目的: 药物在其发挥作用的部位或血浆中形成的浓度与其作用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发挥并维持药物的作用,形成和维持药物在体内有效浓度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必须按照药物的体内过程的规律及药物代谢的动力学特点,制订给药方案,如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及疗程。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细胞膜 特点: (1)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 (2)转运速度与膜两侧浓差成正比 (3)不消耗ATP 1. 简单扩散 指脂溶性药物可溶于膜脂质而通过细胞膜。 (1) 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越大越容易通过。 (2) 大多数药物的转运属于简单扩散。 R=D,A(C1-C2)/ X R 扩散速率, D,扩散常数,A 膜面积, (C1-C2)浓度梯度,X 膜厚度 例: 维生素A、巴比妥类等脂溶性药物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于跨膜扩散。 非解离型药物分子的多少,取决于药物的解离常数(Ka)和体液 pH 值。 弱酸性药物 当[HA] = [A-]时,pKa=pH pKa:是药物解离50%时,体液的pH值。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解离,易于扩散 弱碱性药物 药物解离型与非解离性的比例取决于两个因素 药物的pKa和环境的pH HA=A-或HB=B –时, pH = pKa , pKa是药物的固有性质。 2. 滤过(过滤) 滤过又称水溶扩散,是水溶性的药物,借助流体静压和渗透压转运到低压侧的过程。 (1)分子量 100 (2)直径 膜孔 (3)极性分子、O2、CO2 等气体可通过 例: 水、尿素、等水溶性小分子药物 3. 易化扩散 又称载体转运。 特点: (1)需要载体,即通透酶(permease) (2)不需要ATP (3)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 (4)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例: 葡萄糖、氨基酸、胆碱等 (二) 主动转运 又称逆流转运。 特点: (1)需细胞膜上特异载体 (2)由低浓度或低电位侧向高浓度或高电位侧 转运 (3)消耗ATP (4)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三)膜动转运 指大分子转运伴随膜运动。 1. 胞饮: 又称吞饮或入胞,指液态蛋白质或大分子物质,可通过生物膜内陷形成吞噬小胞,进入细胞内。 例:垂体后叶素粉剂经鼻粘膜吸收 2. 胞吐: 又称胞裂外排或出胞,指液态大分子, 可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 例:腺体分泌及递质释放 二、药物的吸收和影响因素 (1)主要为被动吸收 (2)分子量越小,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 小肠是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 理由: 1. 有绒毛及微绒毛结构, 吸收面积大(200-250m2) 2. 蠕动快,血流量大 3. pH范围广(4.8-8.2) 4. 除简单扩散外,还有 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进入细胞的药物可能的3种去向: ① 被P-糖蛋白泵出再次回到肠道 ② 被吸收细胞中的CYP3A代谢 ③ 进一步吸收进门静脉 Simplified cartoon of P-glyco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e P-glycoprotein molecule spans the cell membrane and in this way is in contact not only with the membrane but also the inside and the outside of the cell. The central portion of the molecule is a channel or pore through which toxic chemicals are pumped back out into the environment. The toxic chemicals can enter the transport pore either from the interior of the cell or from its membrane as shown. Molecules of ATP power the pumping action. 舌下给药 2、注射部位的吸收 (1)皮下或肌内注射主要沿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 (2)常以简单扩散或滤过方式吸收 (3)肌注比皮下注射吸收快 (4)水溶液吸收快,油剂和混悬剂吸收慢 3、呼吸道吸收 (1)脂溶性小分子、挥发性药物或气体可从肺胞吸收 (2)3-10 ?m 的药物颗粒可达细支气管,小于 2 ?m 可进入肺

文档评论(0)

haoshiyi5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