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土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42课 人口与土地 马寅初(1882-1982)教育家,经济学家。1910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建国后,先后任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1957年因提出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和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的经济理论,遭到错误批判。1979年平反恢复名誉,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著有《马寅初演讲集》、《马寅初经济论文集》、《经济学概论》、《战时经济论文集》、《新人口论》等。 新 人 口 论 (马寅初) 节制生育 提高人口质量 误批一人,多生四亿 马寅初 1882-1982 社会主义国家是不会 出现人口过剩的! 人多好办事! 人多力量大! 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毛泽东等委员起立通过《土地改革法》。 土 地 改 革 运 动 1950年夏-1952年底 1950年夏-1952年底 1949年以前基本 完成土改的地区 土 地 改 革 运 动 1949年冬到1952年底 基本完成土改的地区 1952年底以前 未进行土改的地区 1952年底以前 未进行土改的地区 土改使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创造了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渡形式。 农业社会主义合作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发展互助组,试办初级社 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发展高级社 互助组向农业合作社学习,了解耕牛入股情况    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河北邯郸郊区农民报名入社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湖北幸福社十一 亩亩产3215斤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谷子跃 过万斤 大跃进时的报纸 大跃进时的报纸(一) 大炼钢铁中的土高炉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史料分析 材料一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1)材料1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2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 (3)材料3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顺口溜反映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什么情绪? 史料分析 安徽凤阳小岗村 这段花鼓词说明农村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 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 政社合一,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凤阳花鼓词 *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