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学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骨伤学 名词解释 平垫:为长方形或方形厚薄均匀的压垫。用于肢体平坦的部位,如四肢长管状骨骨干骨折。 塔形垫:为中间厚而形略小,两边渐薄而形渐大,外形像宝塔样的固定垫。用于关节附近的凹陷处。 梯形垫:为一边较厚,一边较薄,呈梯形台阶式的固定垫。用于肢体斜坡处。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下2至3cm处的骨折,也称臑骨肩端骨折。5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27%,老年病人中女性多于男性。 歪戴帽:桡骨头受到垂直外翻暴力的作用,造成桡骨头的颈部骨折,是桡骨头关节面向外倾斜,其关节面的水平线与肱骨小头关节面的水平线交叉成角至30~60度,俗称歪戴帽。 孟特吉亚(Monteggia)骨折: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是上肢最常见最复杂的骨折合并脱位。占全身骨折的1.7%。这种损伤是指尺骨半月切记以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上桡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无脱位。 盖里阿齐(Galeazzi)骨折: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是一种既有骨折又有脱位的复合损伤。是一种极不稳定的骨折。 掌倾角:正常人桡骨下端向掌侧倾斜(即掌侧倾斜角)10~15度 尺倾角:正常人桡骨下端向尺侧倾斜(即尺侧倾斜角)20~25度 10.科雷(colles)骨折: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最为常见。a.为桡骨远端2cm~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 b.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移位成角畸形 c.可伴尺骨茎突骨折以及下尺桡关节分离。 11.史密斯(Smith)骨折: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又称反科雷骨折,a.为桡骨远端2cm~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 b.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断端向背侧移位成角畸形 c.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12.巴尔通(Barton)骨折:背侧缘劈裂型桡骨远端骨折。较史密斯骨折多见。 反巴尔通(Barton)骨折:掌侧缘劈裂型桡骨远端骨折。较少见。 二.其他 (一)根据骨折周围软组织和脏器损伤程度分类: 1.单纯骨折:无并发重要血管,神经,肌腱或脏器损伤。 2.复杂骨折:并发重要血管,神经,肌腱或脏器损伤。 (二)骨折并发症 1)骨折的早期并发症 ①创伤性休克 ②感染 ③内脏损伤(肺损伤、肝脾破裂、膀胱,尿道,直肠损伤) ④脂肪栓塞 ⑤脑,脊髓损伤 ⑥周围神经损伤 ⑦血管损伤 ⑧缺血性肌挛缩 2)骨折晚期并发症 ①褥疮 ②坠积性肺炎 ③尿道感染和结石 ④外伤性骨化和骨化性肌炎 ⑤创伤性关节炎 ⑥缺血性骨坏死 ⑦迟发性畸形(常见于少年儿童骨骺骨折,肘内翻和肘外翻) ⑧关节僵硬 ⑨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三)骨折愈合过程的三期(简答) P11 骨折愈合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血肿肌化期:骨折后,骨折断端部位的骨细胞,骨膜以及周围组织细胞坏死,坏死物刺激,局部产生创伤性炎症,导致骨折局部充血水肿。骨断端的骨皮质,由于血运断绝,部分骨细胞发生坏死。 2)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后24小时内,骨折端附近的骨外膜增生,肥厚,骨膜血管网弯曲扩张,新生血管深入骨膜深层,完成膜内化骨。骨内膜也产生新骨,由于血供障碍,生长较缓慢。二者逐渐接近而愈合,形成内骨痂和外骨痂。 3)骨痂改造塑性期:新生骨小梁增加,排列趋于规则。骨折端的坏死部分经过血管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侵入,清除死骨,形成新骨,原始骨痂被改造成成熟的板状骨,骨折部位形成骨性连接,一般需要8~12周完成。骨痂改造塑性阶段,成人需一般2~4年,儿童2年。 (四)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几乎正常的解剖关系,起重建骨骼支架的作用。 1.解剖复位,骨折的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对线完全良好。 2.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然尽最大的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该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 (五)复位的标准:A.对线标准(①下肢骨折:向前或向后成角移位,成人不宜超过10度,儿童不宜超过15度。侧方成角必须完全纠正。②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允许15度的成角。前臂双骨折不允许成角畸形。)B.对位标准(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该三分之一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该三分之四左右。)C.长度标准(下肢骨折短缩移位,成人不超过1cm,儿童不超过2cm。) (七)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1.抬高患肢,以利于肢体肿胀消退。 2.严密观察肢端血运,特别是固定后1~4天内更应注意肢端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肿胀程度,手指或足趾的主动活动等。 3.若在夹板两端或骨突处出现疼痛点,应拆开夹板检查,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 4.注意经常调整夹板的松紧度。若肢体肿胀严重,应适当放松扎带;肿胀逐渐消退,应逐渐缩紧扎带。保持扎带一定的松紧度。 5.定期做X线透视或拍片,检查骨折对位情况。 6.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加速骨折愈合。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