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护理技术在现代临床的应用 罗中梅 2015-7综合病房中医护理业务学习 时间:2015-07-30 主讲人:罗中梅 参加人数:7人 参加人员:张云柯、何丹、唐娇、罗中梅 陈芳、余志洁、蒋媛 提 纲 古代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及体会 亲情互动健康教育 一、古代中医护理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中医观察患者的方法和生活起居、饮食、情志、服药等护理 孙思邈所著《千金方》记载了井水消毒和空气消毒的方药,首创了葱管导尿的方法,对消毒技术,疮疡切开引流术和换药术等护理操作均有详细记载 “范进中举”就是一个绝妙例子。范进由于多年来未能进举,被家人瞧不起,当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时,由于过喜而伤心,突然患了狂躁型精神病。范进家人在医生的授意下以恐吓方法刺激范进,范进收到了惊吓,抑制了亢奋的情绪,又恢复了正常心神功能。 中医护理 天人合一 整体护理 情志护理 饮食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 运动保健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二、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技术,即中医非药物疗法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民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具有很高的传承和发展价值。 中医护理学的社会需求分析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在其他医疗机构中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9年设立福建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中医护理学科为重点学科。 2011年,中医护理学的相关内容被纳入执业护理考试项目。 国内何国平认为,中医护理学在社区护理中拥有明显优势: 预防为主的理念 广泛的群众基础 低成本的医药费用等 中医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九)大力发展中医药护理 1、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3、开展中医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 4、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要求,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一)针刺疗法 针刺的重要作用是“调气”。“气”是体内流动的微小物质及脏腑组织的功能表现,其发挥作用时通过经络系统来实现的。人体发生疾病就是因为气的运行失常。针刺就是通过经络的作用,调整紊乱的“气”,使体内真气通畅,生理恢复正常,疾病自然痊愈。 操作方法 1:评估患者的情况。 2:物品准备。 3:患者准备。 4:遵医嘱选择穴位。 5:消毒皮肤,取适当毫针,检查,进针。 6:行针,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7:起针。 8:整理用物并记录。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后再治疗。 ??? 2、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 ??? 3、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 4、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 ??? 5、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 7、孕妇3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腹部及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也应禁针。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慎用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用针。 ??? 8、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 (二)艾灸法 灸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通过温热刺激达到温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的目的。 适应症 胃炎、腹泻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肩关节周围炎 操作方法 1:评估患者情况。 2:物品准备。 3:患者准备。 4:选穴,施灸。 5:观察患者情况。 6: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 7:记录 注意事项 1.用艾条施灸的过程中,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灸后出现小水疱,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禁忌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