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与中国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齐白石 国画诗境论 博宝艺术网 来源:博宝艺术家网2011-02-23 09:32:01作者:博宝艺术家 齐白石 齐白石 国画诗境论   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这种文化产品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的特殊地位。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圣经》却有《诗经》,这种以诗为“经”,是华夏独有的文化现象。从春秋的诗经到战国的楚辞,到汉魏的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诗这种形式虽然千变万化,却始终占据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其他艺术形式之中。精通多国语言的辜鸿铭指出:“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种诗的语言,它具有诗意和韵味,这便是为什么即使是古代的中国人的一封散文体短信,读起来也像一首诗的缘故”。汉语词汇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特点,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特点,在语音上还具音乐性特点。作为一种语言艺术,诗是远离逻辑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艺术形式,其赋、比、兴的“兴”字,学者们至今也说不透。究其原因,这种诗性的智慧,既不是简单的感官享受,也不是纯粹的理性思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这一特点恰恰有利于形象性表达和艺术性思维,说明汉民族的语言与艺术有着天然亲和的关系。这一独特的表达和思维方式的存在,说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一种诗性的感受和态度对待世界,以诗性的语言表达情感。从这一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   国画具有诗的特点,诗的意境,诗的追求,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一、 诗画合璧优秀传统概述 中   (一)、诗画合璧的形成、发展与成熟      国画与中国诗历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苏东坡有:“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之说。还有很多类似的说法,录出与同道共享。张彦远说:“诗画异名而同体。”孔武仲说:“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钱熃说:“终朝诵公有声画,却来看此无声诗。”黄庭坚说:“诗成无象之画,画出无声之诗。”周孚说:“东坡戏作有声画。”石涛说:“可知画即诗中意,诗非画里禅乎?”汤来贺说:“善诗者句中有图绘焉,善绘者图中有风韵也。”张可中说:“诗为有韵之画,画乃无韵之诗。”还有人说:“诗是诗人心中的画,画是画家心中的诗。”“画是凝固的诗,诗是流动的画。”“诗是诗人用文字写出来的画,画是画家用笔墨画出来的诗。”“画是诗的脸面,诗是画的神韵。”连古希腊亦有人说:“诗为能言画,画是静默诗。”被称为“希腊的伏尔泰”的西摩尼德斯就有名言:“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达?芬奇对于诗歌与绘画下了这样一个结论:“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   徐复观在分析诗画合璧的历程时指出:首先,题画诗的出现,开创了诗画在构成形式上的结合。其次,以诗意作画开创了诗和画在意和景层次上的结合。第三,以诗的意境作画,以画的意境作诗,诗画在精神上相融合、相启发,实现了在意境层次上的融合。有人研究认为江淹的《雪山赞四首》,是我国最早的题画诗。杜甫是写作题画诗最多的诗人。卢鸿是最早在自己画上题诗的画家。《洛神赋图》是最早的诗意画,顾恺之也就是第一个作诗意画的画家。也有人认为卫协是第一个作诗意画的画家。王维诗画兼于一身,自称:“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的诗如画、画如诗,在诗画合璧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苏东坡“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之句,黄山谷“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之论。都是说画家把胸中的诗,以笔墨的形式表达出来,作画如写诗,画本质上已成为诗。晁补之又说:“黄山谷事诗如画。”如此说来就如邓椿断言:“诗与画已结为不解之缘。”吴龙翰在杨公远诗集序中说:“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道出了诗画相互补充的作用。笪重光说过:“风神超逸,绘心复合与文心;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又讲了诗画相互引申、烘托的作用。例如杜甫诗《画鹘行》:“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杜甫当时因触怒肃宗,政治地位岌岌可危,处于进退两难之际,鹘之欲飞未飞,正是他矛盾心情的写照,画家笔下之鹘,完全转化为诗人心中意中之鹘了。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评曰:“篇中先生自云:‘写此神骏姿,充君眼中物’,今看一起一结,真乃写此神骏,充我后人眼中矣。”诗人之神与画鹘之神的融通,创造了独立于原画的新境界----较之原画更出人意外的境界,对画作的意境给予了大大的引申。又如董其昌为《秋兴八景图》之一题曰:“‘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颇有忘机友,点秋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我是不识字烟波钓叟’……舟行瓜步大江中写此,并书元人词,亦似题画,亦似补图。”如果不题诗,只是一幅普通的山水画,题了诗就平添了朦胧的诗意。在第二幅上题曰:“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后山更青。暮云平,暮山横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