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教案【参考】.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 论 1779年 [德] 《教育制度之历史研究》(曼格尔斯道尔夫) 1921 年 [英]《西方教育史》(博伊德 金 合著) 1906 年 [美]《教育史课本》(孟禄) 1920 年 [美]《教育史纲》(克伯莱) 1917 年 [苏联]《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克鲁普斯卡娅) 一、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情况 主要成绩有以下几方面:(1)外国教育史学科中国化方面的成果;(2)通史、专题史、国别史、断代史、思想史多元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3)在史料建设方面取得巨大的进展。《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二、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学科特点 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本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评价和分析国外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总结各国发展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揭示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规律,并且预测教育发展的趋向,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本学科特点:(1)通史:包含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现代教育史。(2)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并重:各个阶段都是这两条线索。(3)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多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介绍,力图在讲课的过程中挖掘各国在发展教育方面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还要涉及到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教育的发展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 三、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1.注意史和论的结合:即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具体的教育史实和史料,也要学会对它们进行全面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2.处理好批判和继承的关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抛弃其中消极、不合理的因素,继承其中进步的、合理的部分。 3.注意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的联系: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当时的教育实践有着一定的联系。 4.注意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的关系:对中外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进行比较,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发现其规律性。 四、参考书目 [1] 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1、2、3、4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 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 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 戴本博等编:《外国教育史》(上、中、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1-6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1994年版。 [5] 华东师大教育系、浙江大学教育系选编:《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 任钟印主编:《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 王承绪、赵祥麟编译:《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 王天一等人编写:《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原始社会的教育 关于教育起源 1.“劳动起源说” 劳动→人类→人类社会→语言→教育 人类的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包括教育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育产生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劳动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劳动促使人类自觉意识的形成,原始人意识到将来为自己或后代获取生活资料的必要,才会进行教育;其次,劳动促使语言的产生,为原始人提供了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媒介;再次,劳动过程中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日趋丰富,为教育的进行准备了内容。 2.“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 沛西·能 “教育即抚养”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 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性质——儿童公育 儿童为氏族公社所有,并由氏族公社所公育。这个时期所有的儿童都具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即教育只有社会性,没有阶级性。 2.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生产劳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是儿童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 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本氏族的历史传说、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图腾、禁忌等。 3.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远古时期的教育是一种非形式化的教育,即在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无专设的教育机构。 教育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具体方法:(1)通过观察、游戏、模仿;(2)通过长辈的叙述、解说来启发诱导儿童。 奴隶社会的教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学校的产生 促使学校产生的几个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2)政治生活的需要;(3)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4)文字的出现。 古埃及的教育 学校类型:(1)宫廷学校(2)神庙学校(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 共同点:(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2)重视奴隶主阶级的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