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为什么这么忙
工作忙不是问题,但如果一个人忙而无知,甚至不能“忙有所值”,就会产生厌倦和压力。
詹姆斯?法洛斯(下文简称JF):我打赌,大部分阅读这篇文章的人们,都觉得他们在处理电子邮件、短信和全天候网络环境中碰到了“忙碌危机”。今天人们遭遇的压力感,是一种新现象吗?
戴维?艾伦(下文简称DA):每个人都有忙不过来的时候,都有脑子转不过弯的时候。我刚刚读到巴赫有20个孩子。今天的人们却抱怨说:“带孩子把我忙坏了。”那么,带上20个孩子,看看你会忙成什么样?如果你是一个音乐家,或者作家,那你的工作量就总会比别人多出一截。所以我不知道对那些从事开放职业,或者兴趣广泛的人来说,情况会不会和以前不一样。
很多人感到茫然无措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们其实并不像我们的老祖宗那样,真正处在遭遇危机后的生存模式中。在危机这件事上,有一点挺有意思,那就是危机其实会创造出一种宁静感。为什么?因为在危机中,人们必须整合所有潜在相关的各种信息,他们必须迅速做出决定,随后必须迅速相信自己直觉做出的判断。他们必须采取行动。他们要根据源源不断的数据,调整再调整。而且他们在某些成果上非常专注,而这些成果通常是活命――就是生存。别搞砸,别送命。
但一旦你不在危机当中之后,生存模式中被你过滤掉的世界就会涌进你的脑海。现在你要操心要扣多少税了,操心车子是不是要换轮胎了,操心“我感冒了”,操心“破打印机坏掉了”。现在,那些涌进你脑子的东西又换成了电子形式,而且还7×24小时不带间断的。
为了应对这些,你需要学会一些执行技巧和迅速决定如何分配有限资源的能力。阳光下没有新东西。今昔不同的,只是需要做出这种执行决定的人的数量。你觉得忙不过来,只不过是你太低估这种执行上的需求了。
JF:那我们今天需要处理的巨大信息量呢?在造成某种变化的程度上,这难道不是一种变化吗?
DA:没有信息过载这回事。要是有的话,你进图书馆的时候早就撑死了,更别说上网的时候会给撑爆了。
实际上,世界上信息最丰富的地方是最让人放松的地方,那就是自然。它地貌多样,细节丰富,就连输入的形式也各种各样。实际上,你要是想疯掉的话,那就处理掉你接收的所有信息吧:这就是所谓的感官恶化。
自然所包含的信息丰富,但其中有意义的东西却相对稀少――对人来说,可能也就是些浆果、熊、蛇、暴风雨、毒橡树之类的。正是因为有意义的东西如此稀少,才强迫我们改变行为,做出决断。电子邮件的问题在于,它不仅仅是信息,它还是对潜在行为的需要。浆果、蛇和熊都是信息,但它们是嵌入式的信息,而且你不知道它们当中的具体信息是什么。
但电子邮件就不是这样,它的特点是随机性的积极强化,这也是其致瘾的根本。
JF:能再说明一下吗?
DA:比方说你从你妈妈那收到一封邮件,或者你从你老板那收到一封邮件,它们都包含着蛇啊浆果啊熊啊这样的信息,但它们却没法一目了然,除非你看了这封邮件之后才行。现在,你脑子里的哪块下意识地不断在想:“这没准有用,这没准有用,这没准有用,这没准能改变我正做的什么事情,刚好那个事情我还不想做决定……”然后你就会把这个想法扩大上千倍,就算没那么多,也会扩大到上百倍。
做决定的能力就和肌肉一样,这些等着做决定的事情会消磨你的精力。如果才过了半天,你就做出了很多决定的话,那你就没多少毅力去处理剩下那半天的事情了。于是,我们就会带着“可能有比手头上还重要的事情等着处理”的焦灼痛苦感神游。你不记得那件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但总之就是比你正在干的事情重要,所以你就心神不宁了。于是,你在工作的时候就会操心家里面,回到家就又会操心工作上的事情――总之不管在哪,你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难怪的你的工作效率一落千丈,也难怪你的压力跟山一样。
那现在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除了这种情况的发生频率之外,没别的不一样。在过去的72个小时里,你我处理的工作变动和优先级改变已经比你的父辈在一个月,甚至一年内处理的量还要多。我读到有关1912年的描写的时候,人们还抱怨过电话,抱怨的内容和今天人们抱怨电子邮件的内容没什么两样:“天啊,我的生活质量都给毁了”“打电话只是流于形式,没什么意义”“电话只能带来干扰和分心!”读起来就跟现在一样。1983年,我在洛克希德头一次接触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听到过类似的抱怨。那几年,你口袋里要是有个日程本的话,那你绝对会被人当做痴迷工作效率方面的怪胎。和过去不一样的是,经历这种紧张感的曾经只有少数人,而如今,则是各行各业的大多数人了。
而且随着组织结构的层级越来越平面化,各行各业中的“执行责任”也越来越多。在军队,一个下士在今天的战场上要做多少决定?假如我是一个下级军官,碰上了《黑鹰坠落》里的那种情况,CNN拿个麦克风戳在我的面前要采访我,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