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归结)原理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有两个子句C1=P ∨ Q 和C2=~P ∨~ Q若同时消去两个互补文字对(P和~P,Q和~Q),便得到空子句NIL,从而得出C1和C2矛盾的结论,但C1和C2并无矛盾。 (3)如果在参加归结的子句内含有可合一的文字,则在进行归结之前,应对这些文字进行合一,以实现这些子句内部的化简。例如,设有如下两个子句: C1=P(x) ∨P(f(a)) ∨ Q(x) C2=~P(y) ∨R(b) 由于在子句C1中有可合一的文字P(x)和P(f(a)),若用它们最一般合一θ={f(a)/x}进行置换,得到C1 θ =P(f(a)) ∨ Q(f(a))此时,再对C1 θ和C2进行归结。选用mgu为σ ={f(a)/y},得到C1 θ和C2的二元归结式为C12=R(b) ∨Q(f(a)) 我们把 C1 θ称作C1的因子。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子句C的几个文字具有最一般的合一置换σ ,则称C σ为子句C的因子。如果C σ是一个单文字,则称它为C的单元因子。 二元归结式 定义 设C1和C2是两个没有相同变元的子句, 则下列四种二元归结式叫做C1和C2的归结式,仍记作C12 。 (1)C1与C2的二元归结式。 (2) C1的因子C1 σ1与C2的二元归结式。 (3) C1与C2的因子C2 σ2的二元归结式。 (4) C1的因子C1 σ1与C2的因子C2 σ2的二元归结式。 例 设C1=~P(a) ∨ Q(x) ∨ R(x),C2=P(y) ∨ ~Q(b),求其二元归结式。 解 若选L1=~P(a),L2=P(y),则L1和L2的mgu是σ={a/y},于是得C1与C2的二元归结式为 C12 =( C1 σ –{ L1 σ}) ∪( C1 σ –{ L1 σ}) =({~P(a), Q(x), R(x)}-{~P(a)} )∪ ({P(a),~Q(b)}-{P(a)}) = ({Q(x), R(x)} )∪({~Q(b)}) =Q(x) ∨ R(x )∨ ~Q(b) 若选L1=Q(x),L2=~Q(b),则L1和L2的mgu是σ={b/x}, C12 =~P(a) ∨ R(b )∨ P(y) 例 设C1=P(x) ∨~ Q(x),C2=Q(f(x)),求其二元归结式。 先将C1的变元更名为y,便可对C1=P(y) ∨~ Q(y),C2=Q(f(x))进行归结。二者的mgu为σ={f(x)/y},归结式如下 C12=P(f(x)) 例 设C1=~Q(f(g(a)))∨ R(b) ,C2= Q(x) ∨ Q(f(y)) ∨ R(g(y)),求其二元归结式。 解 由于C2中的文字Q(x) 和 Q(f(y)) 存在mgu, σ={f(y)/x},所以得C2的因子 C2 σ = Q(f(y)) ∨ R(g(y)),将C2 σ与C1进行归结,它们的mgu为 θ={g(a)/y},得C1和C2的归结式为 C12 = R(g(g(a))) ∨ R(b) 对于谓词逻辑,前面的定理仍然有用,即归结式是它的亲本子句的逻辑结论。将两个子句的归结式加入子句集S中,所得到的新子句集S’与原子句集S在不可满足的意义下是等价的。也就是说,在命题逻辑推理中给出的归结推理过程,在一阶谓词逻辑的推理过程中仍然适用。 归结原理的完备性 我们已使用归结原理建立了证明子句集S不可满足性的推理过程,那么,若一个子句集是不可满足的,是否使用归结推理方法必能得到证明呢?结论是,对于一阶谓词逻辑,从不可满足的意义上说,归结原理是完备的。即若子句集是不可满足的,则必存在一个从该子句集到空子句的归结推理过程;反之,若从子句集到空子句存在一个归结推理过程,则该子句集必是不可满足的。 利用归结原理进行定理证明 归结原理指明了证明子句集不可满足性的方法。对于定理证明,我们经常见到的形式是: A1∧ A2∧ …∧ An →B 这里A1∧ A2∧ …∧ An 是前提条件,而B则是逻辑结论。根据定理3-1,为了证明B是A1∧ A2∧ …∧ An的逻辑结论,只需证明 A1∧ A2∧ …∧ An ∧~B 是不可满足的。又根据定理3-2,要证明公式的不可满足性,只要证明其相应子句集的不可满足性。 应用归结原理进行定理证明的步骤如下: 设要被证明的定理可用谓词公式表示为如下的形式: A1∧ A2∧ …∧ An →B (1)首先否定结论B,并将否定的公式~B与前提公式集组成如下形式的谓词公式:G= A1∧ A2∧ …∧ An ∧~B (2)求谓词公式G的子句集S。 (3)应用归结原理,证明子句集S的不可满足性,从而证明谓词公式G的不可满足性。这就是说对结论B的否定是错误的,推断出定理的成立。 例 已知: A: B: 求证:B是A的逻辑结论 证明:首先将A和~B化为子句集: (1)~P(x,y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