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适性教育离你并不遥远
(作者:邓言午)
“适性教育”,听起来很学术化的一个词,但它其实离你并不遥远!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生存能力以及社会地位的优劣、强弱和高低。我们离开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体系内教育系统”之后,步入严酷的社会环境里生存,为了生活、为了喜好,终其一生,学习就从未终止过。虽然学校教育也强调适性教育,但他们终究做不到细化到每个人的“适性”,“鸟胫虽短,续之则尤;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每个孩子资质、天赋、能力和兴趣,都不尽相同,导致有些孩子学得很快,有些孩子学得很慢。
传统的制式教学或僵化教学,未能考虑孩子个别差异,显然不符孩子学习需求,无法让孩子得到良好学习效果。
为让孩子有效学习,教师要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需求,然后采用适切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教学效果才容易看得出来,也才不会让孩子视学习为一种苦差事。
所以,很多学者强调适性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是发展适合学习者本性和个性的教育。孔老夫子倡导的「因材施教」,可说是适性教育最好的诠释。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豪尔.迦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慧理论》,将人类的智能分为八种智慧,包括: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慧、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慧和自然观察者智慧。
每个孩子在八种中智慧中互有高低,有些孩子语文和数学智能很高,可是音乐智能可能很低,所以教育很难达到让孩子拥有八种智慧都完全具备。因此,教育的重点就是发掘孩子八种智慧中的优势,施予适切教育方式,以有效开启孩子学习潜能。
教育不是要培养每个孩子都成为天才,也不是要让天才都变成庸才,而是要考虑孩子个别差异,善用适当教学方法,帮助孩子有效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发挥其本赋和潜能,才符合教育本义。
适性教育的梦想与追求:以学生为核心
(菊荣行思录
适性教育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也是一种诚挚的追求,这种梦想与追求是以学生为核心的。
我所理解的“适性教育”,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学生是什么?学生是群体与个体。学生首先是一个群体,我想儿童是有天性的,这种天性是儿童的共同特点,是学生的群体特征,我们追求“适性教育”,就得了解儿童的天性,掌握儿童的普遍特征;学生同时还是种种“个体”,作为“个体”的儿童既符合儿童的群体特征,又具有各自独特的个人世界,人的复杂性就在于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这一个”,教育的复杂性就在于要研究“具体的个人”,而不是仅仅知道“差不多”的“大家”。
教育以“学生”为核心,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没有学生就没有教育。但在今天,教育常识经常被扭曲,被扭曲成一种功利性过强的事功,于是“以学生为核心”常常反而成为了一种梦想。试问:今天的教育有多少真的是为着学生来设计与展开的?
说适性教育是一种“梦想”,因为学生个性的多元性,教育本身的复杂性,“适性教育”,也许只能是一种美丽的梦想,永远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说它是一种“追求”,因为教育如果放弃了“适性”的梦想,就会陷入简单化的泥坑,就会变成教条主义,就会变成一刀切,就会变成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就会最终远离教育的本意,因为教育的本意在于尊重、顺应、发展每一个人。
尊重学生是适性教育的前提。说起到“适性教育”,我常常会想起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他对违反生命规律的“病梅”深恶痛疾,认为“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我常常会引发这样的联想,今天的教育是否也在为了某种“重价”而制造“病梅”?而“病梅”制造者是绝对不会考虑生命本身的发展欲望与成长规律的。在“适性教育”的理想境界中,尊重学生是第一位的。
顺应学生是适性教育的规律。说起“适性教育”,我又常常会联想到庄子的《庖丁解牛》,庄子由庖丁解牛理解出养生之道,我从庖丁解牛感悟的是教育之道。养生之道与教育之道其实是一致的:在于“顺应”。一切好的教育都是顺应学生“天性”与“个性”的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应该成为教育最起码的追求。可惜的是,今天的教育常常更多地急功近利,常常使学校与教师没有勇气“向重教育规律要质量”。在“适性教育”的诚挚追求中,研究学生就成为一件重要的工作,因为没有对学生“群性”与“个性”的研究,就不可能有对学生成长规律的“顺应”。
发展学生是适性教育的归宿。适性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更好地发展学生,尊重与顺应学生的目的,不是“放任”学生,而是促进学生自由而充分地成长。所以,教师的“适性引导”是关键的要素,因此,适性教育呼唤着教师全面素养的提升,它要求教师具有设计课程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可供选择的课程营养大餐;它要求教师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成长的主要阵地;它要求教师具有组织活动的能力,在自由而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迪奥西斯电鬼鬼龙草刺猬变换形态方法.doc
- 迪拜那些疯狂建筑 摩天大楼能跳舞.doc
- 迪麻洛电站泄洪洞施工技术交底.doc
- 迭代法及matlab实现.ppt
- 迷人的风景.ppt
- 迷宫问题求解(最终版).doc
- 追击和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ppt
- 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ppt
- 追寻母亲的足迹.doc
- 追寻英雄的足迹.ppt
- CNAS-CL63-2017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声像资料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docx
- 12J7-3 河北《内装修-吊顶》.docx
- 12N2 河北省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燃气(油)供热锅炉房工程.docx
- 内蒙古 12S8 排水工程 DBJ03-22-2014.docx
- 山西省 12S10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 管道支架、吊架.docx
- 16J601-木门窗标准图集.docx
- 12J8 河北省12系列《 楼梯》.docx
- CNAS-GL37 2015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表示指南.docx
- CNAS-RL02-2016 能力验证规则.docx
- 津02SJ601 PVC塑料门窗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