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孝道”.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孔子的孝道 孔子的孝道思想来源 孔子孝道的内容 对孔子孝道的延续和发展 孔子的孝道思想来源 鲁国的治国理念是「尊尊而亲亲」 。 《诗》、《书》、《易》、《礼》、《乐》、《春秋》 西周整个封建制度以五伦为中心,尤其是纪录先民生活的《诗经》 孔子孝道的内容 一、「轻鬼神重人本」的孝道精神 二、「去形式就内在」的实质孝行 三、「诚于中行于外」的内外合一 一、「轻鬼神重人本」的孝道精神 殷商:祭天仪式 衍生出祀祖 (自然崇敬) (人文意识) 敬畏鬼神:认为所有的天灾异变皆为触怒上天,而降罪于人 到了孔子:仍存有对祖先和上天的祭祀 孔子认为「上天何亲?常与善人。」 --人的所作所为需自己承受,上天不会有任何赏罚。但是对于有德之人,他能由一连串自省自觉,洗涤自己的心性,达到与上天合一的境界。 有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如何将「孝」具体化、人本化? 1.解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2.爱亲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喜的是父母得健康长寿,安享天年;忧的是父母年迈体衰,离大去之期不远,子女能承欢膝下的日子不多了。 惟有真切的爱亲之心,才会产生如此矛盾的心理。 例: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偷羊,本身是不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的。但要是父子互相揭发,那就违反了父子本来的天然情感,是不合乎人性的。孔子并不提倡这种互相揭发的“直”,而是要“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里所谓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以自然情感为基础的真性情。 3.重丧祭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生,事之以礼。」意同于「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同于「葬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提醒孟孙不要学权臣违礼祭祀祖先,也让大家省思:礼是建立在「诚心」之上,每个人就自己的能力地位做适当的礼制,藉祭祀的形式来追思并正己心,才是祭祀最终和最重要的意义。 二、「去形式就内在」的实质孝行 西周:宗族制度 伦理体制 「孝」成为维系这种状态的内在力量 弊端:「孝」成为维持地位的手段,这样 的孝不但会消失,而且会加剧父子间的冲突 孔子提出「孝」为「仁之本」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求知过程中,需从孝亲悌下着手,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一视同仁的关爱大众,最后才亲近有德之人,学习知识,这样才称得上一位德智兼备的君子。如果环境不允许一个人向学,可是他将孝悌做好,他也称得上一位有德之人。 不要好高骛远的追求知识,而是先从孝悌着手,有了孝亲的观念,才能体会「仁」的真实意义。 「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仁的具体行为即是「爱」,「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爱亲之心向外扩展,就是博爱的表现。 那么这个「爱」怎么表现呢? (一)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二)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三)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内在的「孝心」没有开发出来,是称不上「行孝」的 敬亲 三、「诚于中行于外」的内外合一 「内外合一」就是孝道精神与实质孝行的合一,流露出来的便是「诚于中行于外」的爱亲、敬亲、孝亲 透过内心的省思,了解「孝」的起源是「爱」,有了这样的体悟,开始有了「孝心」、「孝思」,自然流露出对父母的关怀与照顾─「孝行」 对孔子孝道的延续和发展 孔子一方面把“孝”描述为子对父的有养、有敬、有顺、无妄;另一方面,又在“家”与“国”的处理上,以父子类比君臣。 “孝”,在“家”与“国”两个方面运用的二重性,最终导致了“孝”在“家”的领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