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庭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对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有关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最近二十年来,社会适应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因为很多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与其今后的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联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对个体今后的情感、人格、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均具有积极的影响,并与较好的学业成就及社会技能有关。反之,不良的社会适应行为与个体今后发展中的社会交往困难,以及精神病理有关(Blandon et al., 2008)。
前人研究集中于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神经生理、气质、情感风格、认知发展以及性别和年龄等内部因素在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通常认为社会适应行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和过程,是儿童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Gross(2002)等人认为情绪调节也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和过程,要经由人际的交互作用来完成。近年来,研究者逐渐将注意力转向情绪调节的发展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情绪调节发生在特定的社交情境中,人们所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会影响到他们的社会适应行为。Eisenberg(1997)发现,儿童的问题行为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消极情绪调节以及情绪不可调节等特点。
对于学龄前儿童,家庭是其成长和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家庭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均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父母的情绪和社会性(家庭情绪表达)会对学龄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产生作用。
Cassidy(1992)曾提出了这么一个假设:儿童的情绪调节可能是家庭情绪表达与儿童社会适应行为之间联系的中介。具有积极情绪表达的家庭可能促进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并且又与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相关联。但是这个假设缺乏实证研究。
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家庭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这两个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并试图验证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1社会适应行为
1.1社会适应行为的界定
社会适应是个体以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从而使自身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或者努力改变环境以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Ward,1994)。学龄前儿童的社会适应是其由自然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习得的行为能力。
社会适应行为是社会适应最重要的内容。在早期的研究中,社会适应行为也被称作社会适应能力。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对社会适应行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斯帕罗(1984)认为社会适应行为是按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要求独立处理各种日常生活事物的能力。道尔(1953)则认为适应行为是人类有机体保持个体独立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机能。美国智力落后协会(AAMR)认为社会适应行为是个体达到社会期望与其年龄和所处文化相适应的个人独立和社会责任标准的有效性和程度。这一个界定在适应行为研究领域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我国学者也对社会适应行为做出了界定。朱丽琪(2005)认为社会适应行为指满足个人要求和社会要求所需的日常活动能力。聂衍刚(2005)指出社会适应行为是指个体为了适应外在社会环境和内在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必须在社会活动中学会的行为,也是个体独立应对日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期望的能力水平的反映。
研究者对社会适应行为的理解的角度和侧面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对适应行为概念的理解有两个共同点:第一,他们都强调社会适应行为是与个体年龄相符合的行为。相同的行为对于处于某一年龄阶段的个体来说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但对于处于另一年龄阶段的个体来说可能就是不良的适应行为;第二,他们都强调了社会文化和环境的期望与要求。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期望与要求是不同的。
本研究综合上述界定方式,认为社会适应行为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做出的与其年龄相符并与所处社会和文化的期望和要求相一致的行为。
社会适应是个体社会生活的基本任务,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学龄前期是儿童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重要转折期,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社会适应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个体发展的重要指标。
1.2社会适应行为的分类
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适应行为进行了分类。根据社会适应行为的任务来源,聂衍刚(2005)将其分为社会内在适应行为(例如身体适应、心理适应)和外在社会适应行为(例如独立生活、社会交往)。
从社会适应行为的性质来看,可以分为社会适应良好的行为和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两大方面。社会适应良好的行为是指个体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以及根据社会规范和环境要求,必须达到的、具备的与其年龄相符合的行为,例如独立的日常生活行为、亲社会行为、情绪的自我控制等。社会适应不良行为也称作问题行为,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不应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最完整的的厂房设施确认实施方案.pdf
- 工程造价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docx VIP
- 档案管理10号令解读(网).ppt
- 重庆《轻质隔墙条板应用技术标准》DBJ50T 338-2019.pdf
- (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docx
- 电子工业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3-1 “互联网+”在学习中的应用 教案.pdf VIP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4节 群落的演替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 10 数学史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含答案析) -七年级数学之专攻一元一次方程各种类型题的解法(人教版).docx
- 锅炉本体焊接作业指导书.pdf
- 钣金加工:折弯工艺手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