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未知的自己.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我突然明白了,不是你拜过多少老师,上过多少灵修课,读了多少本书,念了多少万遍的咒语,磕了多少头,做过多少大礼拜,或是静坐可以双盘多少个小时,你就能够脱胎换骨般的开悟。最终你要面对的,还是自己心里的那些阴暗面和负面的人格特质。——张德芬 ? ????? 记得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觉得很多事情豁然开朗,自己成长很多。张德芬的新作《重遇未知的自己》,分享部分文章给大家共勉。 ? ??   “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话:“当紧缩在苞芽中,终究比绽放更痛苦时,时机就成熟了。”我们都希望生命是平稳顺遂的,然而,就正是在人生的风浪颠簸中,我们才能重新定义自己,并且选择是要紧缩在花苞中,用安全模式运作我们的人生,还是愿意破茧而出,享受绽放之后的美丽。 ? ?????? 2011年夏天,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我因为旅途困顿、时差难调而情绪失控,跟一个好朋友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事后我当然非常后悔,而周围目睹或耳闻事情经过的朋友也对我大加挞伐,不但没用同理心安慰我,反而用以偏赅全的一些说法来辱骂我,我的心里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而在事后的检讨、反省中,我突然明白了,不是你拜过多少老师,上过多少灵修课,读了多少本书,念了多少万遍的咒语,磕了多少头,做过多少大礼拜,或是静坐可以双盘多少个小时,你就能够脱胎换骨般的开悟。最终你要面对的,还是自己心里的那些阴暗面和负面的人格特质。我骨子里的心高气傲、以自我为中心的狭窄视角,都是我忽视或是不愿意看到的。透过一些痛苦的情境和经验,老天会强迫你去面对这些你不想看到的东西。如果你还是逃避,你只会更加痛苦。   现在的我,只想让自己身体健康,愉快幸福,如是而已。而我要的“愉快幸福”不是建立在与其他人的关系或是基础上,而是要自己一个人能够自得其乐,过得开心。在看了《灵性炼金术》这本书后,我对“拯救他人”的情结几乎完全放下了。如果我觉得有人需要我拯救,我就是在制造受害者,就是剥夺了别人的力量和权益。当然,我还是可以做一些对他人有利益的事,但我不执著于过程和结果,因为我的身后没有当“拯救者”的驱力了。 ? ????  为你的快乐负起责任   有读者写信告诉我,看了我的书,瞬间就变得快乐起来。也有读者写信来抱怨自己过得不快乐,希望我能够帮助她。你快乐与否真的是你自己的事情,一本书可以让你变得很快乐,别人的一句话可能就会让你不快乐,这样,我们就把自己快乐与否的权利交给别人了。   生活是我们自己在过,我们必须体会到这一点,为自己的生活和快乐负起责任。   《当下的力量》的作者就说过,我们要分清楚“生活”(life)和“生活情境”(life-situation)两者之间的不同。生活应该永远都是美好的,只是生活当中的一些情境让我们失望、痛苦。为什么生活是美好的?因为它就是“如是”,如实地存在着,不会因为你的批判、论断而有所改变。   我们想要快乐,第一步就是要和我们的生活和睦相处,不去抗拒它。生活就像大海,而生活情境就像大海的波浪,也许我们不喜欢太大的浪花,但大海始终都在那里,一直都是宁静的。   我们看起来好像无助,是受害者,是生活情境的受害者。可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受害者是没有谦卑的心的。他们不愿意承担生活以及生活中各种情况给他们带来的麻烦、痛苦、羞辱和不堪,不能以柔软的心来接纳生活的安排。所以我们不快乐,以为把“不快乐”当成抗拒的工具,就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情境,结局是生活情境不但没有改变,反而变得更糟糕了。因为我们把焦点聚集在让我们不快乐的事物上,不断去放大、增强它们的影响力。   想要快乐?很简单。先向你的生活和生活情境鞠个躬,真心地接纳它们。然后你可以祈求更高的智慧,给你力量去改变你的生活情境。所以,我会说,我们常常把力量都用错地方了!我们不应该抗拒生活和生活情境,也不应该坐在那里抱怨,而应该先向它们臣服,然后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去改变我们不喜欢的生活情境。将抗拒、抱怨改为臣服、行动!   我们会对外界的人、事、物感到厌烦,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厌烦,我们失落了与真实的自己的联系。一颗开放而谦卑的心,可以让我们少受很多苦。   也许你会问:“那我要怎样才能做到不抗拒,甚至臣服于它呢?”在这里,我教大家一些最简单的方法。   下次,你再厌烦身边的人、事、物,或是感觉到不快乐时,就闭上眼睛,回到内心问自己:“我是否能够欢迎它?”答案显然一定是:   “不,我怎么可能欢迎它?”   没有关系,因为当你能够这样问自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把自己和让你讨厌的生活情境或是负面情绪之间的距离拉开了,你不会被它们牵着鼻子走,或是无意识地认同它们,沉浸在问题中钻牛角尖了。   接下来,你再问自己:“我是否能够允许它的存在?”   当你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你心知肚明,不管你允许还是不允许,它都已经存在了。即使你勉强、委屈地回答“好吧”,你也会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