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群颖-党校案例作业.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案例作业-应群颖2013.6.20 传统村落应该拆建还是保护? ——从民宿业态看我国新农村出路案例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传承形式,作为农耕文明的发生地、聚集区和传习所的传统村落,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于是,一边是专家声嘶力竭的保护,传统民居保护下来了,但谁来坚守这些落后的“文化传承”阵地?一边是新农村喜笑颜开的建设,新农居非常现代和先进,但谁来缓解“千村一面”的尴尬?最终,精神和心灵被搁置,崇尚身体享受时代还是选择了拆建,新农村改朝换代的“整村推进”成为主流。然而,一批城市资金和人才正开始向传统村落流动,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带来了一线希望,这就是民宿。 现状:传统村落的逝去 近百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乡村文化正在经受着数千年来的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折磨。村落文化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文民俗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 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生产效率快速提高,直接推动了工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的进步。与工业化和商业化同时诞生的现代城市,成为先进、文明的代名词。相反乡村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村落社会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正由于偏见的压制而渐渐耗散于空虚之中。人们先是盖起“小洋楼”,搬离原有的传统建筑,传统的家居生活用品、装饰、服装被遗弃,与传统村落相适应的风俗、习惯、仪式、礼节被淡化,道德秩序、审美观念、价值追求也逐渐失去影响力,传统村落逐渐败落、腐朽。进而更大量人口主动或被动外迁,古村落逐渐走向“空心化”,乃至消亡。而原有的生产方式也逐渐变取代,传统技艺无人继承和保护。 据统计,自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的村落数量由360万锐减至270万,即平均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这其中,依旧保存跟自然相融合村落,具有代表性民居、呈现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也由2005年的5000个减少至现在的3000个。还有数据表明,2000年至2010年间,中国的城市人口占比由36%上升到49.68%,城市国土资源的占有量也在增加,从2000年的不足10%,提升到2010年的20%左右。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占地也将快速增加,中国的村落数量可能减少到100万个以下,乃至更少。 争议:拆建和保护辩论不休 支持拆建者意见: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必然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4.建设社会主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