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心肌梗塞的晚期可见血清γ-GT升高,发生率约50%,机制不明。过去曾认为这是心肌修复的结果。但不论是正常心肌或修复心肌均不含有γ-GT,故有人认为是肝继发性损害而致肝中的γ-GT释出所致。但血中γ-GT的活性又和肝的临床表现和其他肝功能试验不相平行,故血清γ-GT的增高机制还有待于研究。 ALT,AST,LDH,CK及其同工酶在心肌梗塞后的时相变化 酶 延缓期(h) 高峰期(h) 维持时间(D) 增高倍数 CK-MB 3~8 16~24 1~4 20 总CK 4~10 20~30 3~6 10 AST 4~10 20~30 3~6 1 LDH 6~12 30~60 7~14 6 GOTm 8~24 48 8 4 γ-GT 48~96 192~240 25~30 3 肌红蛋白是近些年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由于其对诊断AMI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Mb现已受到临床的高度关注。 Mb是一种氧结合蛋白,广泛的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Mb分子量小,位于细胞质中,容易透过细胞间隙至血液,故其出现较早。它是到目前为止,在AMI发生后最早出现的可测标志物。 当AMI发生后,细胞质中Mb释放入血,2h即可升高,6-9h达到峰值,24-36h恢复到正常水平。Mb的阴性预测值价值为100%,即在胸疼发作2-12h内,若Mb阴性可排除AMI。 由于Mb消除很快,因而是判断再梗死的良好指标。 Mb临床应用的主要问题是特异性不高,在手术、骨骼创伤、肌肉损伤时都可导致Mb升高;其窗口期太短,回降到正常值范围太快,在AMI发生后16h后测定易见假阴性。 Mb是至今出现的最早的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有利于早期诊断;可用于判断再梗死。在胸疼2-12h内, Mb阴性可排除AMI。 心肌酶谱正常参考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参考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1.急诊室的胸疼甄别 心肌梗死常表现为胸疼,为了使心梗得到及时诊治,在发病后短时间内迅速做出诊断,目前强调①缩短测定周期,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加快检测速度,及时发出生化结果; ②根据病人疼痛的发作时间,选择合适的早期标志物或是确诊标志物。 2.心脏标志物的检测频度 ①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抽血频率,为尽快排除AMI的病人,在缺少决定性心电图依据时,推荐以下抽样频率检测生化指标:即入院时即刻、入院后4h、8h、12h或第二天清晨各检测一次; ②对已有能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不必在做过多的生化标志位检测。 心肌损伤标志物作为判断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单纯采用某一种心肌损伤标志物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且现今诊断心肌损伤指标已由酶类为主逐渐转向了以蛋白类为主。故将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采用,不仅可提高急性心肌损伤的确诊率,也可减少就诊患者的抽血频率,减轻就诊患者的负担和痛苦。 谢谢!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 及其临床应用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犹如高效耐久的泵,血液携带营养到全身,并把代谢废物带出体外,循环周始,维持生命活动。心脏的特殊的工作方式、特有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特点,也是心脏疾病实验室诊断的基础。 急性心肌损伤是指伴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炎。 AMI发生后,因为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所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以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AMI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同时由于各种酶的生理特性不同,例如:在细胞内定位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生物半寿期不同等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急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诊断依赖心电图和病史,但单一心电图检查还存在不足,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至多80%,其余的20%必须依靠生物化学标志物确诊。生化标志物配合心电图可提高诊断可靠性。 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除了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外,还应具有以下特性:①主要或仅存于心肌组织,在心肌中有较高的含量;②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③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④能评估溶栓效果。 传统的心肌酶谱包括天门冬氨酸(AST),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简称AST,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肝脏、骨骼肌、肾脏、心肌内含量丰富。AST在AMI发生后6-12h升高,24-48h达峰值,持续一周,随后降低。由于AST不具备组织特异性,单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