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ppt版本.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文言文复习 (课内篇) 七年级篇目 《论语》 《伤仲永》 《孙权劝学》 《口技》 论语 1. 论述学与思之间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 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 3. 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的句子是 : 4.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伤仲永 一、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是: 2、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是: 3、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 具体做法是: 4、“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 5、点明方仲永天赋消失的一句话是: 伤仲永 6、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⑴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⑵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⑶泯然众人矣。 7、仲永变成普通人的原因的是: 8、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 9、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 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 伤仲永 二、理解 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 2、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写仲永身世的作用)? 3、文中邑人奇之的奇有什么含义? 4、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   伤仲永 6、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作者通过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8、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 孙权劝学 一、用原文回答问题 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理由是: 学习目标是: 2、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是: 3、吕蒙拒绝学习的理由是: 4、鲁肃对吕蒙变化的强烈反应是: 5、表明吕蒙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 孙权劝学 二、内容理解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了什么?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3.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侧面描写,其作用是(“大惊”一词在文中有何作用): 5.孙权、吕蒙、鲁肃,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 6. 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口技 一.按原文填空 1、统领全文,点明主旨,为下文埋下伏笔的一个字是: 2、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3、文中写口技表演以假乱真,让人惊慌欲逃的语句: 4、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有: 5、第二自然段中“ ”这一句写出大儿醒后心里不高兴的情绪。 6、表现人们在火场中惊恐万状的句子是: 7、表现火势的猛烈和火场的纷乱的句子是: 口技 二.内容理解 1、?正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有什么作用? 2、文中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有什么效果?作用? 3、口技艺人表演了哪些场景? 4、文章首尾都交代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起到什么作用? 5、第三自然段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6、“满座寂然,无敢哗者”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 八年级篇目 《桃花源记》 《送东阳马生序》 《陋室铭》《爱莲说》 《小石潭记》 《三峡》 《岳阳楼记》 《记承天寺夜游》 《醉翁亭记》 《湖心亭看雪》 《满井游记》 《与朱元思书》 《马说》 桃花源记 一.按照原文填空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最能表达作者理想的句子) 5、 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桃花源记 二.理解 1. 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2、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 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4、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5、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7、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 三、主题升华 1.情感: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 2.情节:发现桃源—进入桃源—作客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xpb887b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