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知觉差异与管理 主要内容 5.1 知觉概述 5.2 管理情境中的社会知觉偏见 5.3 工作中的社会知觉 5.4 归因概述 5.5 管理情境中常见的归因偏差 5.6 印象管理 5.1 知觉概述 5.1.1 知觉的概念 5.1.2 知觉的基本特征 5.1.3 影响知觉的因素 5.1.4 错觉 5.1.2 知觉的基本特征 选择性: 鸡尾酒效应 理解性:利用已有经验去解释知觉对象 与言语指导有密切关系 整体性:提高知觉效率 恒常性:保证知觉的精确性 大小、形状、颜色、明亮度等 5.1.3 影响知觉的因素 5.1.4 错觉 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时间、色彩、运动、重量、视觉等方面 错觉妙用 5.2 管理情境中的社会知觉偏见 5.2.1 社会知觉的概念 5.2.2首因效应 5.2.3近因效应 5.2.4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5.2.5 投射效应 5.2.6 刻板效应 5.2.7 定势效应 5.2.1 社会知觉的概念 模范夫妻 社会知觉(美,布鲁纳Jerome S Bruner) 个体对他人、群体人际关系等社会对象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依据自身经验和体会 过滤器效应 对情境的主观解释,而不是记录 陆钦斯的实验 吉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吉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一面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个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就分手了。 陆钦斯的实验 放学后,吉姆独自离开教室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吉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吉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吉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上服务员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边的椅子上喝饮料,喝完之后就回家去了。 5.2.2 首因效应 人们不知觉中倾向于根据最先接收到信息形成印象 最先的印象对知觉的强烈影响 鲜明、强烈、迅速形成、影响持久、恒常性 通常是片面和表面的 《三国》中的庞统 重视第一印象的启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随时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新闻系学生巧用首因效应 陆钦斯的实验 放学后,吉姆独自离开教室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吉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吉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吉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上服务员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边的椅子上喝饮料,喝完之后就回家去了。 陆钦斯的实验 吉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吉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一面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个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就分手了。 5.2.3 近因效应 陆钦斯实验程序改变 最近的印象对人的知觉具有强烈的影响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何时起作用? 当关于某人的信息连续出现时 人们倾向于相信前面的信息 当关于某人的信息被间断地感知时 近因效应会起作用 关于与陌生人和熟人交往时的不同效应 5.2.4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对影星扮演角色的看法 对个体某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 俗称:以点盖面,以偏盖全 戴恩的实验 对长得漂亮、一般和丑陋的看法 我们都是“外貌协会”的 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 聪明、灵巧、勤奋、坚定、冷酷 5.2.4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实质:把对人的知觉建立在某一特征上 人员招聘中的晕轮效应 绩效评估中的晕轮效应 年度考评是考评人际关系 墨菲的研究结论(Muephy,1993) 如何克服晕轮效应是HR面临的永恒挑战 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5.2.5 投射效应 佛心自现:苏东坡和佛印的对话 个体将自己所拥有的特质推而广之到他人身上的倾向 通过投射效应可以推测个人的真实意图或心理特征 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投射到别人身上,造成知觉失真 5.2.6 刻板效应 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与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地域等有关 亲身体验、间接信息 刻板效应的准确性问题? 相对准确性 使用刻板效应的作用 终身员工综合症 人员招聘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5.2.6 定势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