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军:县委书记群体的解读者.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克军:县委书记群体的解读者   “我自知才疏学浅,我的观点也没什么新奇,之所以引起关注,真话实话罢了。我也就是《皇帝的新衣》里敢讲实话的小孩子。”   66岁的李克军一点也没有退休老干部的威严,他笑谈自己不过是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里讲实话的小孩子。   李克军曾在1995年到2003年间先后担任黑龙江省延寿县县委书记和阿城市(现哈尔滨市阿城区)市委书记,2011年从省委巡视组副厅级巡视专员的位置上退下来。   彼时的巡视组不同于今日,工作半忙半闲,刚开始的时候,不太适应悠闲生活的李克军,从大街上买光盘看电视剧,一天的时光很快就打发了。后来他开始就感兴趣的话题写点文章,对地方官场的观察、对三农问题的分析、对国家改革的思考……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为了“文章不写半句空”,李克军利用在各地巡视的机会深入调研,并深度访谈县市领导。李克军曾当过9年的县委书记,在调研中又深度接触多位县委书记,他越发感觉到县委书记是中国政治的“活标本”,而有些媒体和学者,对县委书记和县域治理往往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   “我觉得这是应该补充的空缺。只有把县委书记群体真正‘读懂’,进而把县级政治真正‘读透’,才能对中国政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相对科学准确的判断。”李克军告诉《决策》。   近年来,他开始发声,自身经历、所见所闻所思不断见诸报端,并写出三本专著,成为体制内县委书记群体的解读者。   老书记探究官场奥秘   李克军笑谈自己上了写文章和出书的“贼船”,但上得无怨无悔,“上船”始于2009年的一篇约稿文章。   2009年,一些媒体和学术界的朋友们说县市工作有点看不透,于是李克军应邀写了一篇题为《县市工作的最大特点是行无定则》的文章。李克军认为,没有县委书记们及广大基层干部的灵活务实,改革开放难以顺利进行,一些社会矛盾也难以得到有效化解。但是,“行无定则”也包含着一定的“非规行为”和不良手段,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当时的舆论对县委书记有两极化的评价,一种是“天使化”,另一种是“妖魔化”。县委书记这个官员群体到底是怎样的,这篇文章之后,李克军开始对县委书记的思想、行为及其形成的体制性因素进行调查与研究。他先后走访了二十多位县委书记,并阅读了近年来的一些报道和部分学者的专著,最终完成《县委书记们的主政谋略》一书。   在这本书里,李克军梳理了近百位县委书记的主政谋略。“表面看,我们大权在握,对治内的事情一锤定音。可内心深处,我们有太多的压力和责任、太多的苦恼。”“当县委书记,本事少的愁死,胆子小的吓死,心胸窄的憋死,脾气暴的气死,想不开的冤死,身体差的累死。”这是他采访的一些县委书记的心声。   李克军对县委书记这一群体从发展经济、跑要资金、关系运营、维护稳定、改革攻坚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希望从县委书记的真实思想和主政行为展示一个具有多重性的中国官员群体。李克军梳理的绝大多数县委书记,既有“执政为民,造福一方”的理念和程度不同的“先忧后乐”情怀,但又不能完全摆脱职务升迁、生活安逸、封妻荫子、名留青史等个人利益方面的谋算和追求。他希望人们通过这本书,走进县委书记们的“微观世界”。   为了完成对县委书记群体的调查,李克军利用在各地巡视的机会,找当地的县委书记访谈、聊天。一些桌面下的潜规则,县委书记们能说实话吗?对此,他并不担心。   “我当书记时,他们有的是副县长,就是和我最接近的也只是副书记,因此对我挺尊重,称呼我‘前辈’。我跟他们说想写本书,但不一定出,就是想积累一下县委书记的真实感受。”李克军说,“现在出版的书中,对他们也都是匿名或者化名处理的。”   另一个方法是抛砖引玉。到地方巡视一般都是两个月的时间,天天呆在一起,混熟了也就少了戒心。李克军把自己当县委书记的亲身经历说出来,遇到问题怎么处理,如何化解,对方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   “他们如果说的太假,我一听就知道。当然也不会奢望他们说的太真。我写的东西,基本上真实地反映现实就可以了,完全的反映可能做不到,因为很多隐秘的东西找不出来,真有个别渠道拿到手了,还不一定能写出来。”李克军对记者说。   坚持“官话实说”的使命感   李克军2012年就完成了书稿,但出版却颇多波折。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李克军相继和十多家出版社取得联系。多家出版社都表示:“书稿很有分量,但题材过于敏感,风险较大。”   “这期间的波折太多,曾经也想过放弃,但总觉得有点可惜,毕竟是一番心血。”李克军告诉《决策》。值得庆幸的是,最后广东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此书。   家人和朋友对他的调研和写作,支持的少,反对的多,首先是觉得写这种文章有风险。但他依然坚持,因为他心里有一份要承担的使命感。   在李克军看来,通过分析县委书记群体,让更多的人了解领导干部的思想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