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斌:用质朴精神书写永恒人生.docVIP

李培斌:用质朴精神书写永恒人生.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培斌:用质朴精神书写永恒人生   2015年10月15日,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党的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信访服务中心主任、龙泉镇司法所所长李培斌,带着对百姓的牵挂、对事业的执着,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生命刻度停止在了50岁。   一颗恒心――30年努力赢信任   听说李培斌没了,龙泉镇富贵村79岁的穷老太太袁桂如“哇”的一声哭起来,老泪纵横。她一生孤苦,先后送走了4位亲人――她的丈夫和3个儿子。这些年来,是李培斌隔三岔五就到老人家里去看一看锅里有没有米、灶前有没有柴,逢年过节还会送钱送物,让她感受到人间温暖。   袁桂如和李培斌的相识,缘于刑满释放、患了脑瘫的儿子张建国。服刑14年的张建国,出狱时口齿不清、行动不便。太原一监先后三次将其送回老家,都被袁桂如拒之门外。情急之下,监狱方找到司法所请求调解。到了袁桂如家,贫困破败的境况让李培斌心如刀绞。老人泪流满面地对李培斌说:“儿是娘的心头肉,当妈的咋能不让儿子回家呢?可家里这情况,你也看到了,让我们娘儿俩咋活呀?”   看着愁苦的老人,李培斌也潸然泪下。他扶着袁桂如,拭去泪水对她说:“您先让儿子进家,生活困难我来想办法,党和政府不会不管您的。”   听了李培斌的话,老人搂住儿子失声痛哭。之后,李培斌多次与监狱方协商,为张建国解决了3万元医疗费和生活费。他又向镇党委和县民政局作了汇报,为母子俩申请办理了低保,接着又几次跑县残联,给张建国办理了残疾人证,争取到轮椅和相应资助。几经周折,终于使母子俩有了基本生活保障。2012年春节,正当李培斌难得在家团聚时,袁桂如突然打来电话,说儿子去世了。李培斌二话没说,冒着严寒赶到40多公里外的袁桂如家,帮着张罗后事。   “培斌爱穷人,是我最亲的人。”在李培斌的葬礼上,袁桂如嚎啕大哭:“你走了,我依靠谁啊?”   这样扶助贫弱的事,李培斌做了不知多少,而且并不局限于个别困难户。   龙泉镇景家庙村是李培斌包扶的村,全村4000亩地有3000多亩是旱地,为了取水浇地,打架伤人的事年年发生。李培斌带着村党支部书记跑政策、要项目,硬是把原先一年满打满算亩收入一千多元的旱地变成了一亩地有1万多元收入的蔬菜大棚,将矛盾化解于无形。   30年间,李培斌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他心中只有别人,没有自己,赢得了群众的高度信任。他们都习惯地说:“有困难,找培斌。”   两袖清风――30年家产三间房   妻子杜润梅与李培斌是中学同学。在情窦初开的年纪,身形高大、开朗热心的李培斌走进了杜润梅心里:“将来嫁人,就嫁这样的。”   如愿牵手的喜悦之后,却是日子捉襟见肘的尴尬与艰辛。杜润梅说:“结婚这么多年,家里日子一直不太宽裕,培斌的思想上也很有压力。其实家里也不是没机会改善经济状况。矿上红火那几年,曾有一个老板提出让培斌去帮忙,说了几次,他也没有动心。”杜润梅说,这些年他们至少搬了8次家。李培斌在马家皂乡工作时,他们租住村里的小窑洞;调到县城所在的龙泉镇工作后,租住小平房;直到2012年,李培斌才在县城外3公里远的郊区盖起3间小平房,7万元盖房款中的一多半是东拼西凑借来的,现在仍有1.5万元欠款。   李培斌的女儿李乐乐说:“我在浑源师范学院读书时,家里每个月只给300元生活费,多了给不起。”她回忆,家里吃的菜基本是自家种的土豆、白菜,很少买时鲜的菜。   这样的生活,杜润梅跟李培斌过了30年。   与李培斌同事17年的马家皂乡马家皂村计生助理员李海见过一次李培斌搬家:“从一个破窑洞搬到了另一个破窑洞,除了锅碗瓢盆,就剩两大袋子荣誉证书。”   阳高县农委干部康军说:“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培斌全靠自己的工资维持,日子过得很紧巴。但接济困难群众却‘出手大方’,经常50元、100元地掏。”这种境界,怎不让人钦佩?   三地票据――30年为公不谋私   李培斌去世后,家人和同事整理出了厚厚一摞票据,有北京的、太原的,还有本县的,最早的是2007年的,都是他这些年为工作垫付却一直没有报销的票据。   阳高县文联主席、李培斌的老同事余跃海回忆说,20多年来,李培斌家一直没有固定住所,当时乡镇不少领导劝他,向组织申请一个住处吧,但李培斌总以一句“个人的事就不给上级添麻烦了”来回绝。   李培斌的摩托车已经骑了15年,老旧得只有他自己才敢操控。就是这辆车,载着他走街串巷、调解纠纷,风雨无阻。当选为十八大代表后,省司法厅考虑到他工作会更加繁忙,就给他配了一辆轿车。但李培斌觉得开车去调解和群众有距离,加上舍不得多花公家的油钱,很少开,多数时候还是骑着那辆旧摩托车。让人伤感的是,杜润梅唯一一次坐公家配给他的小车,竟是从市里接回他的骨灰盒。   四箱证书――30年荣誉常伴身   30年来,李培斌获得的证书装满了整整4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