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谢室友的不杀之恩?
从黄洋被杀案说起
2013年4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被室友小林投毒杀害,导火索是两人因为饮水机和水票发生争执。新闻曝光后,举世震惊。一时间,在学校住宿,尤其是与室友感情不和的学生们人人自危:连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成为杀人动机,还有什么不能?甚至有不少人在网上开玩笑地感谢昔日室友的“不杀之恩”。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林某对同学痛下杀手?为什么鸡毛蒜皮的琐事竟然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
根据《南方周末》的调查报道,我们尽量还原小林的成长背景、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以此来分析他的心理动因。“父亲早年在一家服装厂打工,母亲则常年拉着一辆木板车,在镇上的工厂里收购废品。10年前,一家人才从狭窄的土屋,搬进了如今的小楼,出售纸巾、饮料等为生。”由此可以发现,小林的家境贫苦艰辛,成长环境比较封闭。他家里的孩子多,有兄弟姐妹4人。作为儿子的他,承载着全家人的期望。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通常有强烈的生存焦虑和成就动机,似乎只有不断地奋斗,在学业上保持巅峰地位、在工作中保持成绩卓越,才能改变命运成就自我,才能改善家人的生活,才能摆脱小时候的阴影……
而在这种生命基石上,小林形成了这样的人生框架:他努力学习,非常自觉,一直学业优异,是同辈人中的佼佼者,让学校和老师引以为傲,也成为全村人的骄傲;他的性格内向、敏感、自卑、偏执,对成败得失看得很重;他长期压抑着各种纠结矛盾,而且得不到缓解释放。人格的完整就像是一个木桶,成就决定于最长的那块木板,却败在那个最短的木板上。在小林的身上,长板是勤奋、朴实、善良、追求;短板是自卑、压抑、狭隘、绝望。无疑,“短板”特质在他的身上产生了更大的力量,最终导致了心理大厦的变形。
由于生存焦虑,小林背负的东西很多,很沉重,他不能为自己活着,因而非常压抑。在他的眼里,往往只有一条路可走,没有其他任何可能性。所以,他会把全部的生命能量都投放在上面,就像一个在沙漠中负重孤独跋涉了太久的骆驼,它不敢停歇地往前挪动脚步,却随时可能会被一根稻草压倒。饮水机和水票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事实上,小林的毒并不单是投给黄洋的,他是投给阻拦自己的任何人,在学校可能是有矛盾的室友或同学,在工作中可能是竞争对手……包括他自己,这种孩子往往有自毁倾向。
但是,不是所有被生存焦虑困扰的孩子,都会做出这种过激的行为,这与他的某些心智能力的极度缺失有关。对照著名心理学家李中莹先生提出的《人生的15项缺失》,小林至少缺乏以下6项:
建立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包括本人对于“我”的认知、态度、评价、行为等,没有建立自我意识的人,不能对自己负责。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小林对“自我”的评价是负面和消极的。他回避谈自己的家庭情况、羡慕同学的家境,都反映了他对自己成长环境的不满和否定。一个对自我不满、挑剔,甚至带着羞愧、轻蔑感的人,对他人也难免刻薄、嘲讽,甚至恶意攻击。报道称,小林经常记仇,动辄辱骂、恶毒攻击别人,读本科时就因为跟同学发生争执,连续给对方发了十几条“恐吓短信”。
与感觉在一起。如果屏蔽自己的感觉,仅凭理性思维来生活,这样很容易遇上一点事情就纠结难受。与自己感觉分离的人,也无法感受到别人的感觉,更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样与外界的关系怎么能协调呢?小林在预谋投毒期间,有过很大的恐惧,这种恐惧的感觉,就是潜意识发给他的强烈信号,阻止他去杀人。但是,小林无法感知自己的感觉,变得麻木不仁,因此他毒杀黄洋之后,依然保持得“很淡定”。
理性与感性并重。当理性与感性分离的时候,我们就会体验到矛盾与冲突。小林长期处在理性与感性严重分离的状态,内心积累的激烈的冲突,无法自行缓解或消化,最终爆发了毁灭性的力量,不是毁灭自己,就是毁灭他人。
多线思维,即“从多个角度看事情”。在小林的成长过程中,压抑的生活环境、很低的生活质量、单调枯燥的生活内容、过于严苛的自我要求等,都容易导致偏执的思维。习惯了一直往前窜,绝不往两边看,如果遇到人事物挡道,为保证自己道路的畅通,就要把对方掀翻。嘲讽、辱骂、威胁、恶意攻击、精心策划的谋杀都是这种心理动因导致的行为表现。
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缺乏“从别人角度看自己”的能力,会导致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小林从小习惯了胜利者的身份,很容易误以为终生都需要维持这个身份,不能接受失败和挫折。这也导致他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把生存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感恩的心。这世上除了父母,没有人“必须”给你什么。当我们没有权利去要求却得到的东西就是“恩”,比如别人的理解、关怀、奉献,当我们感恩,就是将“恩”流动出去,因此我们也会得到更多。也有一些东西是应当我们自己去做事来争取的,比如受尊重、被认可等等。可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