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治疗皮肤搔痒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辩证治疗皮肤搔痒证   【摘 要】皮肤搔痒症是指临床上无原发损害,而以皮肤搔痒为主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皮肤搔痒症多好发于老年人及中年人,多见于冬天及夏天。皮肤痒的范围不定,可局限于一两处或广泛发生,也可全身皮肤发痒。发痒的程度不定,往往间歇出现或连续不断。皮肤搔痒症属中医学的风搔痒范畴。   【关键词】辩证治疗皮肤搔痒;证皮肤搔痒证;中医辩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208-02   皮肤搔痒证是指无原发皮损,仅有搔痒感的一种皮肤病。先是皮肤搔痒剧烈、搔抓后引起皮肤抓痕、血痂、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等皮损的常见皮肤病。中医文献早在《内经》中即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记载,唐?孙思邈《千金方》中有了具体的描述,如“痒证有一,血虚皮肤燥痒者,宜四物汤加防风……妇人血虚,或通身痒或头面痒如虫行皮中,缘月水来时为风所吹,不然则是产褥中食动风物致之……有脾虚身痒,本无疥癣,素非产褥,洁然一身,痒不可任”。此乃脾虚所困。经云:“诸痛为实,诸痒为虚”。《外科大成?诸痒》中分为两种,如“诸疮痛痒皆属于火,又云、风盛则痒。盖为风者,火之标也。凡风热客于皮肤,作痒起栗者,治宜疏风……若风热内淫,血虚作痒者又凉血润燥。”《外科证治全书》中则命名为“痒风”,如“遍身瘙痒,病无疮疥,搔之不止,”这说明本病的发生,内因多与气血相关,外因常与风邪相关,为风热、风寒或湿热之邪?于肌肤,不得疏泄而治或因风邪久留体内,化火生燥,以致津血枯涩,不得润养肌肤而发。   辩证分型   (1)风热郁表型:多见于夏秋季,周身皮肤搔痒,热盛痒剧得冷则痒止。皮肤颜色红、触之灼热、搔抓后津血出时痒止,心烦口渴,食入辛辣食物而搔痒加剧,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2)风寒袭表型:多发于深秋或冬季,周身瘙痒,遇风着凉后则痒剧,如入睡脱衣或晨起穿衣之际则阵发搔痒,气温适宜或入睡被褥温暖则痒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3)血虚风燥型:多见于久病体弱及老年患者,周身搔痒,痒如虫行,夜间尤甚,皮肤干燥,由于反复搔抓,皮肤增厚,间有抓痕或覆细薄鳞屑。病程迁延时间较长伴有精神倦怠,面色?白,头晕、心悸、失眠、纳呆、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4)瘀血阻滞型:多见于妇女不分季节,搔痒多见胁、肋、腰围、足背、手腕部等,受挤压部位,症见抓痕累累,伴有紫色条痕,面色晦暗,口唇色紫,口干不欲饮,舌质暗或有瘀点或瘀斑,脉象细涩。   (5)湿热下注型:多见于肛周、女阴,阴囊等部位,瘙痒为阵发型,夜间痒甚,摩擦潮湿汗出等均可成为诱因,瘙痒多突然发作,瘙痒剧烈,往往抓至血出疼痛则痒止。妇女可伴有带下腥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辩证治疗:风热郁表型   病案一、刘××,女、39岁,系公司职员,于1999年五月份开始,周身瘙痒尤其在遇热汗出瘙痒加重,皮肤颜色微红,有灼热感,心烦口渴,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数,属风热郁表型,故自拟消风汤。处方:双花20g,红花15g,羌活15g,防风15g,甘草15g,连翘15g,白芷10g,栀子10g,桔梗10g,当归15g,白蒺藜15g,7付,水煎服,日服两次。   服7日后自觉症状减轻,原方基础上加牛蒡子10g,蝉蜕10g。7付,痊愈。   方解:方中双花、连翘、栀子、甘草、清热解毒,双花可透散表邪,连翘为疮家圣药,可除热毒蕴结。栀子祛湿毒,甘草解邪毒蕴结肌肤,羌活表游风祛寒湿之邪,防风,白蒺藜,白芷,祛风止痒。其中白蒺藜多用于瘙痒难忍,当归补血行血亦为血中圣药,红花活血通经,桔梗为舟楫之剂,载诸药上浮于皮肤。全方共奏祛风止痒之功,使病痊愈。   病例二:风寒侵袭型   冯××,男,40岁,工人,于1998年秋季在工地中因受雨淋而造成全身瘙痒,连续瘙痒两月有余,每当天气变冷或睡前脱衣或晨起穿衣,全身刺痒难忍,曾用多种西药抗过敏治疗,均未取得明显疗效。来我院治疗,该患者自觉瘙痒遇热保暖症状减轻或消失,舌淡红、脉浮紧,故自拟止痒二号方治疗。处方:防风15g,桂枝10g,麻黄10g,羌活15g,蝉蜕10g,当归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皂刺15g,连翘15g,地龙10g。7付,水煎服,日服两次。   二诊:基本症状消失,瘙痒减轻,但在清晨和脱衣时仍有痒感,在上方基础上加黄芪30g,白术15g。10付痊愈。   方解:防风、羌活、蝉蜕、疏散风热,其中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羌活祛寒湿之邪,防风祛风解表,桂枝、麻黄,温经通阳祛出寒毒,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皂刺,活血、养血、通经辛散走窜四肢,地龙通络息风并有抗组织胺作用。二诊加白术、黄芪为玉屏风散,以防复发。   病例三:血虚风燥型   张××,男,60岁、工人,自58岁开始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