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毛:剑指国际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小毛:剑指国际化   按肿瘤部门设置8大专病门诊,既触及原有医学本位的功能分科,又触及科室和医生的利益问题。但端赖于郭小毛对力度和节奏的准确把控,改革一直没走回头路。   始于国际化,历经80年的曲折后,又将融入国际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下称“复旦肿瘤医院”)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典型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如同它所处的这座城市一样,在历经海纳百川的洗礼后,复旦肿瘤医院将呈现给世人的是一个“东西融汇”后的新我。   陶甄新我的这位炼炉师名叫郭小毛,是复旦肿瘤医院新任掌门人。   规模内涵协同发展   复旦肿瘤医院的前身上海圣心医院即有着深刻的国际化烙印。镭锭技术的引入,首开国内医院对接国际先进技术的先河。   然而在数十年行进的过程中,复旦肿瘤医院却停下了国际化的脚步,制约因素来自医院的基建与规模这些最基础性的条件。   由于地处寸土寸金的上海徐汇东安路地带,基建一直都是医院的心病,甚至一度成为老大难。   “医院建筑当时非常落破,一些进修的医生到了东安路打听复旦肿瘤医院,别人告诉他已经到了,他还会说,你搞错了吧,这还没我们乡下医院好呢!”提及医院以前基建的窘状,郭小毛不禁说起这样的段子。   如今,他仍然记得2005年履新医院业务副院长时医院的惨状。由于天气炎热,医院打开了所有的空调,   结果烧掉了保险。无奈之下,每间病房里盛上一盆凉水,放上冰块,再加一台电扇,为患者降温。   虽然医院的占地空间没有得到改善,但是通过立体式扩展,医院建了3栋大楼,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也焕然一新。不仅如此,医院的设备配置也今非昔比。CT、磁共振、加速器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就诊需求和医生们的科研需求。   基建和硬件的改善,助推医院进入了一条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然而,当别人还在欣赏风驰电掣的发展风景,郭小毛却暂停了发展的脚步,思忖起发展的代价,带领医院从规模效应阶段迈入内涵为王的新时期。   按照他的描述,内涵建设应该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做好每位患者的服务质量,为其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一是落实上级部门的医政文件,医教研齐头并进。   “医院床位永远无法满足需求,即使做到4000张床位,住院还会紧张。规模扩大应该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这几年的高速发展,让郭小毛深感人才培养的滞后。照此速度,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就会成为一颗隐形炸弹,引爆医院品牌。   为了培植人才,他多方奔走,一方面积极面向国内外招聘高端人才,他甚至一度到《Science》《Nature》上刊登广告,宣称要为加盟人才提供税前年薪10075的福利,当然,他也不忘乘机广而告之:复旦肿瘤医院保存了国内大量肿瘤患者的病例、病源和研究标本,这样的空间和平台对有志者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另一方面,他因人制宜,在医院内部发现种子,培养苗子,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才制定不同的奋斗计划与赶超目标;同样,他还进一步要求各科主任当好伯乐,发现学科发展的未来之星。   “一旦这些都做好了,我就不怕了。哪怕一些科主任走了,后面很快就会有人替代他。我们要做的就是这种人才战略。”对于医院的人才战略,郭小毛踌躇满志。   试水多学科整合   医院的高速发展和学科建制的完善,给郭小毛启动一项改革计划平添了许多底气:多学科协作整合。   多学科协作整合,如今看来是一件时髦事情,但在2005年却是国内的新兴事物。在欧风美雨的浸润后,复旦肿瘤医院决定引入这种全新的医疗救治模式。   郭小毛是当之无愧的推手。2005年,郭小毛甫一担任业务副院长,就大刀阔斧地组建了13大肿瘤学科协作组。   某种程度而言,这一改革举措算是实现了他早在担任医务科长时的夙愿。按照他的思路,多学科治疗组与专家会诊很是不同。在新的治疗组中,每个治疗团队由一位首席专家领衔,组建起外科、放疗科、化疗科和各诊断部门专家共同参与的诊疗小组,在相关领域内对每位患者进行最优化的综合治疗。   2008年,这一改革的触角延伸到门诊环节,彻底打破了普通门诊的设置架构,原有按科分设的外科、放疗科、中医科的就诊模式随之一变,取而代之的是按肿瘤部门设置的8大专病门诊。明眼人自然可以看出这种改变的苦心:一是照顾到患者看病的习惯,方便患者挂号时能够按图索骥找到相应科室;一是强化了传统学科问的整合,更注重学科问的融合与协同效应。   改革是艰难的,也是痛苦的,既触及原有医学本位的功能分科,改变医生的作业习惯,又触及科室和医生的利益问题。两相纠缠,改革步伐异常缓慢,但端赖于郭小毛对改革力度和节奏的准确把控,改革一直没走回头路。   协作初期,一度出现了一名专家参与多个诊疗组的情况,导致其工作量飙升。郭小毛随即进行调整,规定每名专家最多只能参加两个组,及时扭转改革中的不良倾向。   针对协作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