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比较阅读的例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比较阅读的例子

初中语文比较阅读的例子 篇一: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固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臵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lt;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昊国。 ②焦思:焦虑思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困于心街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 (3)置胆于坐坐: (4)女忘稽之耻邪 女;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5.《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秭、允之任也。 [乙]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皆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日:“此军何如?”获对日:“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获,而亮犹释获。获止不去,日:“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头领)而用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夷汉所服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C.若只如此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捕蛇者说》) D.使观于营阵之间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夙.夜忧叹( ) 深入不毛.( )攘除奸.凶( ) 获止不去. ()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反复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晓之以理,易于为后主接受。B.“募生致之”中的“之”指代诸葛亮。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句中的“此”内容指出师伐魏。D.以上两段选文都出自《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4.翻译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2)向者不知虚实,故败。译文: 5.结合甲、乙两文,分析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长揖不拜①。左右强○2之,坚立不为动。上○3谕之日:“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天祥日:“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 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又使谕之日:“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天祥对日: “一死之外,无可为者。”遂命之退。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过市面上,意气扬扬自若。临刑,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注】①揖不拜:只作揖,不跪拜。即平常礼节。 ②强(qiǎng):迫使。③上:忽必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南面再.拜就死( )(3)万钟于我何加.焉()(4)又使. 谕之日( ) 2.翻译下列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 3.文天祥忠心事宋,不肯变节,这与孟子提倡的哪个观点吻合?针对文天祥的此种表现,请谈谈你的看法。 4.请各用一个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