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是两位数教学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个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案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两主”关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如何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 案例:这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笔算乘法》的导入设计的课堂实录: ????师:你能出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并计算出来吗? ????生:45×2 36×4 48×3(是用竖式出现的) ????师:选出一道,你能替3找个邻居吗? ????生:8 6 3 5 ????师:这时算式变成了?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师:你能把他计算出来,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 上面的导入设计中,老师的意图是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探索。然而,由于导 ????入的起点太高及导入的随意性,特别是用竖式出示,过于急促了。这就注定学生会陷入困 ????境,而原先的求知欲一下被冷却了。该如何调节好这“导”放手的度的把握呢?根据这节 ????课的弊端,教师又重新尝试如下: ????出示信息: ????1、新纪元学校早上给学生供应牛奶 ???? 2、平均每班36瓶 ???? 3、有23个班级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一天要多少牛奶? ????师:我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帮助这位同学吗? ???? (学生独立思考) ????生1:23× 4 ×9 ????生2:36 ×20=720 36 ×3=108 720+108=828 ????生3:30×23=690 6×23=138 690+138=828 ????生4:36 36 108 ???? ×3 ×20 +720 ????生5:老师,能不能先给20个班级,再给3个班级? ????(这时教师把学生的想法一一列出) ????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因计算的方法不同,而获得计算方法的数量也不同,让学生经历解决乘数是两位数乘法这一数学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你能用笔算的方式把他们的方法写出来吗? ???? 因为有了刚才成功的滋味,个个算劲十足,不一会儿就有结果了。 ????生1: 生2: ???? 36 36 ????×23 ×23 ???? 108 108 ???? 72 72 ????280 828 ????师:(把几种不同的答案展示出来)小组讨论,你认为哪种是正确的。 ????(学生兴致高昂,讨论起来。以四人为单位进行交流,在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讲述自己的意 ????见,并对其他同学的看法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样的教学把一个新问题用方法迁移,自主探索来解决,显得轻松多了。 ????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观察、分析、比较得出: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 ????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反思: ????一、铺垫,铺不铺? ???? 让学生顺着走还是碰壁后去发现,本课的教材做了充分的准备,1)14=2×口 2)45×2 3)35×2× 9 如果按部就班,让学生顺着思路一路走,风雨一定无阻!但是,让他们碰一下壁也许能撞出火花呢?于是,我做了大胆的尝试,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事实证明,有尝试就有收获,哪怕是一点点火花,也可以点燃火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为,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多么诱人的果实。 ????二、教师牵?放? ???? 果实确实诱人,摘不到怎么办?教师的放手该如何把握? ???? 教学,顾名思义是先教后学,这里的教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一种“启和导”,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启迪学生学会思考。学生的潜能“喷薄欲出”时,却喷不出来。思维 ????受阻,怎么办?这就需要教师顺事利导,就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而这过程就体现在学生独立思考后的讨论阶段,而教师做为一名参与研究者,适时点拨。撒点阳光给学生,使“探”,探到实处! ???? 另外,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抱着理解的态度,鼓励学生敢于发表己见,让学生进行尝试,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自己产生疑问并分析错误,为什么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十位对齐。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验证,培养学生的反省认知能力。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解,使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然! ???? 三、学生的学习是“学了做”还是“做中学”? ???? 上面的教学,是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探究问 ????题,充分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体现了“做中学”。“做中学”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为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

文档评论(0)

fpiaovxing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