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七讲————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2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 阮籍是玄学的代表人物,他本人对于围棋的侵淫极深。 《晋书.阮籍传》有载,“籍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围棋也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的生命寄托。在魏晋时代由于归隐生活的盛行,围棋被称为坐隐、忘忧、烂柯。这些名称揭示了时代性的特征。那种神仙般的归隐生活是人们对世俗的超越 佛家讲顿悟,围棋讲感觉,棋理佛理相通,围棋也是佛门弟子的爱好。 手谈二字,就是高僧支道林命名的。 唐朝的高僧一行本不会下棋,有一次看当时第一高手王积薪与人对弈,看罢一局后,竟然能和王积薪匹敌,并说,“此但争先耳,若年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 黑白世界犬牙交错,变化莫测,生中有死,死中有生,正是佛门弟子堪破生死的好借助。明朝的中峰和尚有谒,“俗谛事黑子,真谛是白子,十八界内,夺用争先。平地起是非,终难逃生死,纵教看得眼睛穿,翻转棋盘都不是。”(明《太平清话》) 马晓春曾就战胜李昌镐一局作自战解说,题目即为《无声的交流》: “然而,与李九段对局的过程,常常都是愉快的。由于对手极强,彼此全神贯注,双方着法紧凑,在高明与失误交替出现时,各自心领神会,时而为自己得意,时而为对手哀叹,这样无声的交流,这样愉快的感觉,并不是与每一位棋手对弈时都能够产生的。” (三)文人与棋 文人与棋,似乎天生就有一种缘分。围棋不光是竞技,还是一种“戏”与“艺”,给人游戏的快乐与艺术的熏染,特别是如果还能从中有所“悟”,体悟宇宙之象,人生之道,对自命清雅脱俗的文人来说,可谓正中下怀。两情相悦,也就有了一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 文人与棋的结缘,可用四字概括:闲 趣 狂 道。闲,闲适人生也;趣,棋中自有真趣;狂,于棋酒中放浪形骸,自有一种疏狂;道,于方寸棋盘,悟人生之道。 1、闲 不少文人棋诗中,似乎大多都有意突出一个“闲”字。 “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此身犹著几两屐,长日惟消一局棋” “闲云舒卷无声画,醉石敲推两色棋” “消日剧棋疏竹下,送春烂醉乱花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人之“闲”,其实更多不是时间上的,而是一种心境,追求一咱闲逸的境界,哪怕人不能闲也尽可能保持心的闲适,而像陪皇帝下棋的棋待诏们,反而常常是人闲心不闲,有的以棋作献媚之物,晋身之阶,就难免一“俗”字了。 现代作家周作人有一篇题为《喝茶》的散文,谈到“茶道”的意思首先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围棋亦然。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有一份闲适的心境,在庸碌的世间,才会有别一天地。 正如明代高启的《围棋》: 偶与消闲客,围棋疏竹林。 声敲惊鹳梦,局里转桐阴。 坐对忘言久,相收运意深。 此间元有乐,何用橘中寻。 “琴令人寂,棋令人闲”,远离世俗,从内心到外界,便都有了一种“静”的境界,在这里,可乐,可隐,可忘忧。 2、趣 说到“趣”,当然围棋之趣首先还在于胜负。梁实秋说,他最不愿意跟没有胜负心的人下棋,你吃死他一片棋,他还没事一般,让你赢了都了无趣味。 唐代诗人杜荀鹤有一首《观棋诗》, 对面不相见,用心如用兵。 算人常欲杀,顾己自贪生。 得势侵吞远,趁危打劫赢。 有时逢敌手,当局到更深。 偶能胜一局,则成人生一大快事矣!胜利需要有人分享,难免形诸笔端。 宋人王十朋一日与三友人下棋,三战三胜,作者记之 予手不善谈,临局气先怯。 偶逢孙万林,三战辄三捷。 都缘敌不劲,非以台威胁。 孺子滥成名,凯奏意殊惬。 三君皆壮士,小挫未肯厌。 予今务持胜,坚壁不容劫。 不善棋而连战连胜,意外之得,更让人兴奋,对手不服,要求续战,为保持连胜的声名,而今高挂免战牌,以让快乐持续得久一点。 当宰相的王安石境界就差了一层,他特别爱面子,不愿认输。 “每与人对局,未尝致思,随手疾应。觉其势将败,便敛之,谓人曰:本图适性忘虑,反苦思劳神,不如且已。” 他也经常下棋,但是估计棋艺不怎么样,眼看快要输了,就葫芦了,每与人下棋,当他败局已定无力回天时,不等局终,便顺手把棋盘一翻,棋子一收,不下了,可谓永远不败。对方指责他耍赖,他还振振有词地:玩嘛,别那么费神。 文人与其他人一样,弈棋争胜,体现了人性中本来就有一种争强好胜的本能。而另一方面,中国文人常常渴望着救世济民,建功立业,但在现实世界中,又常常是报负不得展,只好向梦中去寻找慷慨激昂。而围棋盘,作为一个虚拟战场,通过棋上的争胜,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梦一样,也是一种精神补偿。 围棋既是争胜之物,便难免一“赌”字,文人下棋,也常常喜欢来点“彩”,不过,“彩头”大多不是俗物,而是文人的家当——翰墨文宝之类,或者索性就是赌“诗”,所谓雅赌是也。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