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等教育的发展 * * 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2.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向工农和工农子女 “开门”。 ⑴措施 ①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②学校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⑵意义: 使数万名工农干部、劳模、产业工人受到了比较正规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3.新中国教育的性质: 为人民大众服务。(1954年宪法) 5.“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 ⑴“两种教育制度”: ①全日制学校 ②半工半读学校 ⑵“两种劳动制度”: ①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 ②半工半读 ⑶作用: 为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可贵的思路。 4.1957年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6.教育改革(20世纪50年代后期) ⑴管理体制:加强地方对教育的领导。 ⑵办学体制: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 ⑶高等教育逐步发展。 7.“文化大革命”前的教育 ⑴成就: ⑵意义: 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奠定了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定基础,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农民在田间参加扫盲学习(50年代) 龙泉县建兴乡安和村的青年共产党员李招娣在一间农具仓库里给乡亲们上识字课(1957年)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1952年) 劳模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11 620万人 168万多所 1 141万人 81 274所 67.4万人 434所 1965 2 400万人 34万多所 127万人 5 219所 11.7万人 205所 1949 在校 生数 学校数 在校 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初等学校 中等学校 高等学校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情况一览表 北大的红卫兵在批斗北大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清华校门被砸 “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的不需要文化知识的工农兵学员,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人民欢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情景 青年学生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农村去接受劳动改造 结合上述图片,说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教育的状况和影响。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⑴各地大中学校停课,教学秩序混乱。 ⑵初期,中小学招生基本停顿,高校停止招生。 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⑴领导体制: ⑵教学体制: ⑶高校招生: 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校。 “开门办学”,缩短学制。 招工农学员,办“七·二一工人大学”。 1.“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冲击 2.“教育革命” 3.高校恢复招生(1970) ⑴对象: ⑵方法: ⑶影响: 工农兵。 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 教育质量大幅度下降。 4.“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影响 ⑴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⑵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⑴教育界拨乱反正: 标志:恢复高考。 ⑵教育体制改革: 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1987年“十三大”上提出教育成为优先发展的目标。 ⑶科教兴国战略(1995) ①背景: ②意义: 教育在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是应对时代挑战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 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什么是科教兴国? 2.教育事业突飞猛进 ⑴原因: ⑵成就: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①教育立法进步较大。 ②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③中等教育实行普教、职教并举。 ④改革高校教育体制。 江泽民同志曾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教育为本的战略。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3)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第3课时《例6解决问题PPT课件》.ppt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妈妈的账单教学PPT课件.ppt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小路》PPT课件.ppt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V1.0_20160415.doc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课件_564209.ppt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PPT课件.ppt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笔算乘法PPT课件.ppt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最新).doc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移与旋转》PPT课件_283720.ppt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移与旋转》PPT课件_33700.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