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致病过程 飞沫 病毒 致病 (二)致病过程 内毒素样 物质 血 全身症状 柱状上皮 病毒 飞沫 致病 (二)致病过程 飞沫 病毒 内毒素样 物质 血 炎性细胞因子 细胞变性、坏死、脱落 致病 全身症状 流感病毒 上呼吸道上皮细胞 细胞变形、坏死、脱落 产生过量干扰素 全呼吸道粘膜病变及毛细血管损害 单纯型流感 肺炎型流感 * 机理 在呼吸道柱状上皮增殖,不引起病毒血症 NA可降低细胞表面粘度,使细胞表面受体暴露,便于病毒侵袭 * 致病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NORMAL TRACHEAL MUCOSA 3 DAYS POST-INFECTION 7 DAYS POST-INFECTION Lycke and Norrby Textbook of Medical Virology 1983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黏膜的柱状纤毛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黏膜充血水肿 常见症状 发热 畏寒 肌肉酸痛 出汗 咳嗽 鼻塞 咽痛 头痛 厌食 乏力 * 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 原发性病毒性肺炎 继发细胞性肺炎 Seye’s综合征 * sIgA抗体有阻断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 * 抗HA、NA特异性抗体为中和抗体 * 抗NP特异性抗体具有型特异性 免疫性 尿囊腔 羊膜腔 三、微生物学检查 流行期 根据典型症状作临床诊断 实验室检测新变异株 病毒分离 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接种鸡胚或培养细胞 血清学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测定 抗原检测 直接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脱落细胞中检测抗原 分型鉴定 核酸杂交、PCR、序列分析 血凝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四、 防治原则 1. 一般预防 避免人群聚集,早期发现及时隔离;乳酸熏蒸空气。 ? 2. 接种疫苗 三价流感灭活疫苗:含甲型2个亚型和1个乙型。 3. 治疗 无特效疗法,对症治疗及预防 继发性细菌感染,退热药、中草药、 干扰素、金刚烷氨有一定疗效。? 预防 治疗 ——对症支持 ——药物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 §2. 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 特点 1、类似正粘病毒,但较正粘病毒大(150~300 nm) 2、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的(-)ssRNA病毒。核酸不分节段,抗原性稳定 3、多数病毒有两种主要刺突 HN蛋白—具有HA和NA 作用 F蛋白—溶血和细胞融合作用 4、鸡胚多生长不良,细胞培养多有CPE 包括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副流感病毒 均经呼吸道感染 一、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是儿童急性传染病麻疹的病原体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为球形,120~250 nm 包膜刺突 HA—只凝集恒河猴RBC HL—溶血,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细胞培养:可见CPE:多核巨细胞和胞浆、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抗原稳定,只有1个血清型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急性期病人 传播途径:飞沫、鼻咽分泌物,也可间接接触 传播 致病机制:靶细胞CD46(除RBC外) 麻疹病毒的致病机理 入侵(CD46为病毒受体) 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 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侵入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增殖后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多种组织、器官受累,表现为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等 所致疾病——麻疹measles 潜伏期:1~2 W 前驱期:发热、卡它症状(鼻、眼), Koplik斑(2~3天) 发疹期:发热第4天出疹,全身红色丘疹,全身症状加重(NS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并发症(肺炎、脑炎),死亡 恢复期: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症状消失(全程10~14天) 迟发并发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属于麻疹病毒急性感染后的迟发并发症,表现为渐进性大脑衰退,表现为反应迟钝、精神异常、运动障碍,1~2年内死亡,是由于在脑细胞麻疹病毒M基因变异而缺乏合成M蛋白的能力,从而影响病毒的装配、出芽及释放。 免疫力牢固:细胞免疫为主 Koplik spots 下侧臼齿对侧的颊粘膜出现红底的白斑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由于 症状典型、出疹规律,一般无需实验室检查(可用于不典型病例) 病毒分离 血清学检查 快速诊断 预防 减毒活疫苗(MMR)接种—预防 丙种球蛋白—紧急预防 麻疹的治疗 控制高热 保持室内湿度 及时补液 注意饮食营养 儿童应补充维生素A 注意并发症 二、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儿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