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案例.docVIP

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案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件: 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 为了掌握我市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危害现状,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积累基础数据,为制定科学的病媒生物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及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全市鼠、蚊、蝇和蟑螂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依据 (一)《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 (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GB/T23795-2009、GB/T23796-2009、GB/T23797-2009、GB/T23798-2009)。 三、监测范围 全市三区辖区范围内,以区为单位开展4种病媒生物的密度监测。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 鼠密度监测 1.监测场所及数量 (1)外环境:建筑工地(拆迁工地)100米延长线,公共绿地100米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100米延长线,河湖两岸100米延长线,共计400米延长线。如辖区内无建筑拆迁工地或河湖,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 (2)室内: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下同)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 (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 每年2月、4月、9月和11月中旬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4次。 3.监测方法 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国家标准GB/T23798-2009),采用目测鼠迹法和粘鼠板法进行监测 (1)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 器具:手电筒、镊子、计步器。 操作步骤:沿选择的路线如公路或铁路两侧、河湖两岸或公共绿地行走,记录行走距离内发现鼠迹(如活鼠、鼠尸、鼠爪印、鼠粪、鼠咬痕、鼠洞、鼠道等)的处数。以路径指数表示鼠密度。 密度计算。鼠密度:鼠迹数(处)/检查距离(km)。 (2)室内:采用粘鼠板法。 器具:粘鼠板,胶面规格为150mm×200mm。 操作步骤:将粘鼠板展开,紧靠墙基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栖息的场所。每15平方米房间对角放置2张。粘鼠板应避免放置于阳光直射、水淋、地面潮湿的场所,并防止尘土等污物对粘鼠板的污染。记录经过一夜粘捕到的鼠的种类和数量。 布放数量及场所:每次每个餐馆布放5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50张粘鼠板。 密度计算。 粘捕率:捕到鼠的粘鼠板数(块)/有效粘鼠板数(块)。 粘捕指数:捕鼠数(只)/有效粘鼠板数(块)。 (二)蟑螂密度监测 1.监测场所及数量 监测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医院1个、单位食堂1个、居民2户、食品制售或商场(店)1个。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 每年2月、4月~10月、12月进行监测,全年共监测9次。 3.监测方法 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国家标准GB/T23795-2009),采用粘蟑纸法进行监测。 (1)粘蟑纸法。 器具:胶面规格为170mm×100mm。 操作步骤:监测时,在粘蟑纸中央放置2g新鲜面包屑作为诱饵,将其放置于蜚蠊经常栖息活动的地点(如冰箱下、 柜厨下、管道间、门后、垃圾桶旁、下水道口等区域),每15平方米房间放1张,不足15平方米的单独房间按15平方米计算,大于15平方米房间按15平方米为1间折算,粘蟑纸放置12h,晚放晨收。记录捕获蜚蠊种类及数量,计算蜚蠊粘捕率、侵害率、密度、密度指数。监测时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 密度计算。 a.粘捕率:粘捕到蜚蠊的粘蟑纸数(张)/有效粘蟑纸数(张); b.侵害率:监测到蜚蠊的房间数(间)/监测总房间数(间); c.密度:粘捕到蜚蠊数(只)/有效粘蟑纸数(张); d.密度指数:粘捕到蜚蠊数(只)/粘捕到蜚蠊的粘蟑纸数(张)。 (2)每个餐馆和每户居民分别布放5张粘蟑纸,每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医院、单位食堂、食品制售或商场(店)各布放10张粘蟑纸,每次监测共在6类场所布放60张粘蟑纸。监测点及布放粘蟑纸位置相对固定。 (三)蝇类密度监测 1.监测场所及数量(创卫要求) (1)室外:公厕1个、垃圾中转站1个、居民一楼楼道2个。 (2)室内:餐馆2个、农贸市场1个、单位食堂1个。 (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监测场所及数量(密度消长调查要求) 随机选择农贸集市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2

文档评论(0)

4753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