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医学图像分类 6.1 医学图像分类概述 6.2 单谱图像分类 6.3 多谱图像分类 6.4 模糊聚类分割 6.1 医学图像分类概述 图像分析技术分类的三种基本范畴 低级处理:图像获取、预处理,不需要智能 中级处理:图像分割、表示与描述,需要智能 高级处理:图像识别、解释,缺少理论,为降低难度,设计得更专用。 6.1 医学图像分类概述 图像分析技术分类的三种基本范畴 6.1 医学图像分类概述 分类:根据被识别对象的某些特征判明其属于已知类别中的哪一类。 匹配:确定被识别对象和一个已知对象在某个方面是否相同或相似,以及相似的程度。 MRI分类:脑灰质、脑白质、脑脊液、大脑皮层、背景 6.2 单谱图像分类 6.2.1 单谱图像分类原理 6.2.2 基于灰度和纹理参数的组织分类 6.2.3 基于松弛迭代法的分类 6.2.1 单谱图像分类原理 单谱图像:单一模式、单通道的医学图像。 MRI图像中,脑灰质、脑白质、脑脊液、大脑皮层、背景五类分布函数间相互覆盖,所以不能用简单的阈值进行分类。 6.2.1 单谱图像分类原理 利用单谱图像的灰度和某一特征参量进行分类,例如: 6.2.2 基于灰度和纹理参数的组织分类 1、选取聚类中心(灰度,纹理参数)的值, N类组织共有N个中心; 2、计算被识别象素到各中心的欧式距离,与哪一类中心的距离最近就归为该类(或用K近邻法); 3、重新计算各类组织的聚类中心值; 4、若收敛则对被识别象素进行归类,否则至2继续。 6.2.2 基于灰度和纹理参数的组织分类K-近邻分类法 K近邻分类法(K-NN)是模式识别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类器。 方法: 1、设有M个类别L1,L2,…,LM,每类有Ni个学习样本,每个学习样本有K个特征值。 2、计算被识别的象素与每个学习样本的距离: 其中Cj是被识别对象的第j个特征值,Clj是第l个样本的第j个特征值。 6.2.2 基于灰度和纹理参数的组织分类K-近邻分类法 3、将dl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选取前n个距离值; 4、分析这n个距离值中各有多少个距离分别属于L1,L2,…,LM 类 5、若属于Li类的距离值最多,则被识别象素属于Li类。 若取n=1来进行判断,则称为最近邻法。 6.2.3 基于松弛迭代法的分类 对边界处象素的分类,根据被识别象素的邻域中各象素的概率迭代更新该象素的概率。 算法: 1、初始分类:根据Bayes准则对各类组织计算初始概率Pi0(λ) (n=0); 2、计算相容系数r i, i+δ (λ, λ’ ) ; 3、根据8邻域中的象素概率r i, i+δ (λ, λ’ )重新计算Pin+1 (λ); 4、重复(3),直至Pin (λ)= Pin+1 (λ); 5、 Pin (λ)最大则被识别象素属于λ类。 6.3 多谱MR图像分类 6.3.1 基本概念 多谱图像:同一时间获取的同一个人相同解剖结构的Pd、T1、T2加权象。 6.3 多谱MR图像分类 6.3.2 原理 1、人工选取初始分类点,计算各类组织的均值形成初始聚类中心; 2、采用k-近邻法对象素进行分类; 3、迭代校正聚类中心(各类组织的均值); 4、若收敛,即聚类中心稳定,则迭代结束。 加权距离公式: K=1,2,…,5 6.4 聚类分割技术 6.4.1 C均值聚类 6.4.2 模糊C均值聚类法 6.4.3 ISODATA算法 6.4.1 C均值聚类法 6.4.2 模糊C均值聚类法 一、原理 6.4.2 模糊C均值聚类法 二、算法步骤 6.4.2 模糊C均值聚类法 二、算法步骤 6.4.2 模糊C均值聚类法 6.4.2 模糊C均值聚类法 6.4.2 模糊C均值聚类法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中m表示模糊隶属度的加权指数,m值越大,对应划分的模糊性越强。模糊参数m可以取大于或等于1的任何值。 当m=1时,模糊聚类就退化为硬c均值聚类; 当m→∞时,所有对象聚类的隶属度倾向于c的倒数1/c,此时的划分是最模糊的; m的最佳选择范围为 [1.5,2.5],通常m=2是比较理想的取值。 6.4.3 ISODATA算法 ISODATA 算法基本步骤: (1)设置聚类分析控制参数; (2)将准备分类的样本值读人; (3)初始化分类,按照与聚类中心距离最小的原则将各样本分类; (4)类分裂,如果在同一类中样本分布太过密 集或者类的数目太过少,这说明在这一空间上一定 还存在不止一个的集群中心,从而需要将该类进行分裂操作,具体来说,就是设置类内各样本分布标准差上限,如果同类中样本距离超过此限度将被分裂,否则保留,然后再次转到第二步; (5)类合并,如果两类相隔太近,说明这两类中的样本分类的必要性不充分,根据一定条件将其合并,具体来说,就是设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