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金版学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二单元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含解析.docxVIP

2016-2017年《金版学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二单元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孟子主张性善论,施行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孟子以辩才出名,其民本思想表现为主张民贵君轻、与民同乐。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把孔子的“仁”学发展为“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孔子仁学的发展,其核心是以民为本,统治者必须施仁政,取得民心。这一思想在文艺领域里,就是要求君王“与民同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赏美文走进孟子佚 名我追寻着孟子的足迹,带着一颗尊敬的心,又一次走进了孟子的精神世界,在他的仁、义、礼、智中流连,跨越历史的长河,品味着《孟子》一书的精华,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虽然他没有苏秦姗姗来往于六国之间的显赫与威风,也没有庄子淡漠一切而又热爱一切的洒脱与激情,但拥有的是一腔热血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远大抱负,还有那“舍生取义”的气节。他那独具慧眼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他那机智的辩论艺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无一不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生于乱世之中,却背着“民贵君轻”的行囊,积极奔走于游说之路上,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也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只是为那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百姓们争得一份“衣帛食肉”的权利和一片安静祥和的土地。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生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矢志不渝。他岂能不知人心险恶,自己的主张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是孟子认为大丈夫正义在胸,便能无所畏惧,锋芒毕露;为了道义,即便被杀头也在所不惜,因为这崇高的理想给他带来的是一种生命的洗礼,如同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在这一战乱频繁,强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年代,他长途跋涉,奔走于列国之间;真诚而执着。他主张仁政,反对暴力治国,倡导以德服人,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但是那成王败寇的时代有谁会听从他的意见呢?在多次碰壁之后,他发现自己的理想不会实现了,于是便退而求其次,把自己的满腔抱负与才华刻在竹简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皆可以为尧舜”。20多年的游说生涯,他不辞劳苦,凝结成精华,他为后人留下《孟子》这一传世之作,也为后人留下了经久的感动。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句句经典的话语,无不彰显了孟子敏锐的论辩艺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缜密的构思,那些精炼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孟子的作品堪称中华五千年来文明宝库中的一枝奇葩!穿越时间的长河,他依然被人敬仰,两千多年亦不曾改变。纵观历史的长廊,到处闪耀着他思想智慧的光芒。这就是孟子,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一位站在历史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他的思想会继续传承下去,激励着后人,鼓舞着后人,显示它独特的光辉!【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孟子的忧乐情怀孟子继承孔子学说,在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战国时代,以天下安宁为己任,游说诸侯,阐述仁义治国,保民而王。为理想不改变自己气节,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摇,不因讽刺和责难而退缩,以其吾善养吾之浩然正气,以其智慧洒脱的雄辩之才,演绎出酣畅淋漓的亚圣风采,他的精神和气度,撑起了中华民族浩然之气的精神脊梁!孟子仁政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施仁政以乐民。在《孟子》一书中,多次提到王者与民同忧乐的问题。孟子对君王与民同忧乐的情景作了绘声绘色的描述:“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孟子希望君主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恩方法来治理民众。孟子认为,统治者若能与百姓同忧乐,才是真乐,才能真正称王于天下。这种王者与民同忧乐的境界正是孟子所追求的最高政治境界。孟子倡导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不断传承的思想传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信念皆源于孟子的这种忧乐天下的思想,它激励着一代代知识分子以国家民族事业为己任,奏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乐章。运用角度【课外应用】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孟子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的治国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提出的处世原则;“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是孟子提出的忧患意识。孟子目光如炬,他看到了人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他以向社会、向时代、向历史赠言的方式,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孟子的伟大,或许就在于此。一个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的人,是让人民供在神坛上的圣人;一个反对战争的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6455029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