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动学生心弦 弹奏语文新声.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拔动学生心弦 弹奏语文新声 ------语文课堂艺术感悟 泾阳县云阳中学 蒋文山 学生是一张张琴,心是一根根弦,一篇篇文章就是一张张乐谱,教师就是琴师智慧的手,用艺术和爱心化作血脉,在三尺讲台,拔动学生的心弦,就可以弹奏语文课堂的新声。古代诗乐同源,词曲合鸣,演奏了不计其数感人肺腹的艺术人生。《赤壁之战》就恰是《十面埋伏》琵琶曲,《荷塘月色》就是现在的钢琴小夜曲,李白的诗就是英雄交响曲,杜甫的诗就是阿炳的《二泉映月》。只要你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用感情的触角去感受,神奇的方块字就流出动人心魂的音乐。做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面对青春期想象丰富,感情丰富的学生,不仅要倾听语言中的音乐,更重要的是深入学生的心灵,用智慧的手指轻轻拔动学生的心弦。 高中教材选用的篇目以文学作品为主,据新教材统计,文学作品篇目占70%。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能够拔动学生的心弦。充满感情的声音和抑扬顿挫的节奏会产生神奇的魔力,不仅可以营造抒情的氛围,还可以拔动学生敏感的神经。虽然现代多媒体可以播放名家的配乐朗诵,但“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教师特有的音质,独特的感受是任何音箱也代替不了的,巴金的清新明亮,朱自清的淡淡的忧伤,秦观的缠绵菲恻,苏轼的慨慷悲歌,都在教师的声音演绎出新鲜的情感果汁。朗诵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也必然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优秀的语文教师就曾以他卓越的朗诵才华征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甚至文章不用讲,只要他动情的朗诵,学生就领悟了大半。然而近几年的语文课堂用单调的知识点的讲解代替丰富感情的渗透,用大量的习题训练代替的审美的超越,从而使课文枯燥乏味,学生听而生畏,这不能说不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因此对语文教师来来说,备课还应备上朗诵。 语文课堂应是语言形象思维的训练基地,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语言词汇的敲击来拔动学生形象思维的心弦。高中语文课本中诗词,文言文的比例很大,这些篇章语言精炼形神兼备,教师通过对词语的释意、分析、比较,让学生做替换练习的方法来感知汉语的灵性。例如:杜甫的诗句“乾坤日月浮”,曹操的“星汉灿烂,若出其中”,“出”字和“浮”字让学生比较感悟,各抒己见既活跃了课堂又增强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原先在教授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这篇说明文时,让学生用十分钟的时间理清了景泰蓝制作的工艺流程,然而用大量的时间来玩味文中的动词,通过这些动词来想象模拟工人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试着替换、讨论。一节课学生感情饱满,思维积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鲁迅的小说,秦牧的散文,艾青的诗歌……几乎所有的高中语文篇目都有闪光的字眼,做为语文教师尽可以去挖掘其中的可教育因素,用语言的灵性去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打破了作者分析,层次划分,主题概括这样单调的教学模式。把传统的传授知识型课堂变成审美、感知、研究型课堂。从传授知识角度而言,与其让学生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等空洞的概念,还不如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感悟语言。毕竟那些被文人奉为珍宝的文法已经讲滥了,高中学生已经耳熟能详了,已经没有鲜活的气息。如果你还在课堂上对这些老掉牙的律条津津乐道,恐怕语文课休矣。 语文教材虽说都是千古名篇,然而时过境迁,离开了具体的感情氛围和时代背景,单纯以应试为目的去读它也就味同嚼蜡,做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注重知识迁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感情的迁移,用社会人生的真情去拔动学生的心弦。可能作者当年为写作“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现在学生对它可能“一笑而过”。例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写“肠一日而九回”的痛楚,柳永的《雨霖铃》中的“竟无语凝噎”的伤感,陆游的“镜中两鬓已先斑”的悲愤,朱自清的“便觉自己是一个自由人”的欣喜,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的贪婪等等,学生可能缺乏感情的迁移。如果不重视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感情的迁移,可能老师声情并茂,学生却昏昏欲睡。然而我们联系生活中救人的好心人反遭诬陷的事件,讲同学毕业分别的深情,讲生活中的吝啬鬼,讲同学放假的感受等等,学生既对作者的感情有了切实的感受又能激活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作文就不会无话可写,语言也就不会干瘪可憎。语文课堂只要张弛有度,也就是闲话不闲。知名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谈人生讲社会,重视学生情感的迁移,他的语文课倍受学生欢迎,而且教学成绩特别突出。相反许多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束手束脚,一心要完成教学大纲中的“任务”。不越雷池半步结果课堂没有了生机,教学成绩也徘徊不前。“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以教材为材料。” 这句话值得语文教师深入思考。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在教学中肯研究的人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用艺术和情感的手指拔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在三尺讲台演奏出语文课堂的新乐章。 1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