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档案蒙难纪实
作者:流泉 王世建 黄河
明清档案和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藏经洞遗书一起,被称为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这些档案是研究明清时代的原始材料,其价值不言而喻。可是,这批有着重大历史价值的档案,也同其他三大文物一样,历尽了各种磨难。 焚 灾 国家档案是记录国家史实的文件,属于国家的机密,因此,明、清两代的统治者严格规定,任何人都不得随便阅看,以致清内阁大库档案竟有“九卿翰林部员有终身不得窥一字者”。 明清档案分为内阁大库档案、军机处(亦叫方略大库)档案、内务府档案、宗人府档案、国史馆档案、清宫中各处档案和清各部院衙门档案等。其中,除大部分为汉文外,还有满文老档以及英、法、德等文字的外交档案。 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焚毁了大量的明代档案和许多入关以前形成的对己不利的老档。另外,由于清历朝统治者的私心,还不断发生篡档、改档等丑闻。 清初,统治者对档案非常重视,但清雍正、嘉庆年间宫中的大火及嘉庆年间的地震,损毁了一部分档案。后来,由于档案设施的限制,统治者不再重视,一些档案遭受雨淋、水淹而霉烂,虫咬鼠噬的情况也日益严重。 档案损失最严重的两次是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四处烧杀抢掠,还将“众园之园”的圆明园一把火烧掉,军机处等放在圆明园值房的档案葬身火海。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除皇宫以外的各个衙署,烧杀抢掠,肆意糟踏,八国联军撤退后,清各部院署的档案只剩下了十分之四五。 清内阁大库地处深宫,档案保存状况应比他处为好,但事实却不尽然。内阁大库所存档案除明朝旧档外,还有清入关以来200多年的清档,这些档案,年复一年地增加,使内阁大库渐渐不能容纳。原有库房已实在不够用了,统治者却无心过问,就连库房因年久失修几近坍塌,各部署衙门也相互推诿,敷衍塞责。 光绪三年(1877),内阁大库开始渗漏,内阁保管员多次催内务府派人员修缮,但一直无人理会。 光绪十二年(1886),内阁大库已严重损坏,眼看就要倾倒。 光绪二十五年(1899),清朝统治者索性将内阁大库中批红本4500余捆,约30万件移出烧毁。原来议定只焚副本之霉烂者,但等移档时,因正副本交相混杂,且正本也多有残缺不全者,故不分正副本,凡霉烂者都被移出来,一把火烧掉了。 以后,清廷又规定,在清理档案时,可以将“实在无用者,悉行焚毁”,使焚档之举趋于合法。 宣统帝溥仪嗣位,醇亲王载沣摄政,他令内阁大臣寻出立国之初摄政典礼的旧档案以便参考,内阁大臣往大库中搜寻,因混乱而找不到,便回奏载沣说,内阁大库无用之旧档太多,实在已无保存的必要,应该焚毁以减轻内阁大库的容量。载沣下旨准行。于是,从宣统元年八月初一日开始,每天都从大库内往外挑拣“无用旧档”,到八月底时,一共挑出乾隆至同治朝红本16062捆,露天堆置在内阁大库外,只等一声令下焚成灰烬。 当时,内阁大学士张之洞正兼管学部事务,他见此情况,便上疏请建学部图书馆,保存内阁大库的图书典籍,得到皇上批准。学部参事罗振玉被派往内阁大库接收图书典籍,他在库外堆放的档案中,随手抽出几份阅看,见里面有许多是珍贵的资料,十分惊讶并痛心,连忙建议张之洞上疏奏请停止焚档,请求一并将其归入学部。经过张之洞奔走,这200多万件档案才死里逃生。被运至学部,存在学部大堂的后楼和国子监南学内。 出 宫 1911年,清帝退位,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民国五年(1916),教育部成立了历史博物馆,清华部所藏档案和试卷便归入历史博物馆,移置到端门。馆内派出十几人清理档案,这些人将档案一古脑儿倒在地上,一小部分被挑选了出来,存放在了午门的楼上,其余剩在地上的部分,则被统统装入麻袋内,仍存放端门,共计约8000麻袋。 内阁中当年没有移出的档案还有很多,民国十八年(1929),成立不久的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来内阁清查。民国二十年(1931),文献馆的工作人员将清内阁大堂遗址改为临时办公处,在那儿从事整理、分类编目工作,费时几年,才将这些宝藏彻底清理出来。 军机处档案原存方略馆内,民国三年(1913),国务院总理孙宝琦向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奏请,将这批档案移存国务院。民国十五年(1926),归入故宫博物院文献馆。 清内务府实际是清朝皇帝的管家,它保存的档案对研究清代皇宫大内的生活起居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是这些档案保存下来的并不多。原因是清内务府的七司机关中有六司设在宫外,清帝退位,国家改制后,六司机关无人过问,档案受到了人为的糟蹋,到溥仪出宫以后,这些档案几乎已经散失殆尽。待到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清理点查时,内务府档案只剩下了清内务府总堂和诸上驷院所藏的一小部分。 档案险成“还魂钱” 民国教育部成立的历史博物馆,因民国初期政局动荡,无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