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胶粘剂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3 3.1 胶粘剂概述 胶粘剂(黏合剂)eltadhesive: a.定义:靠界面间作用使各种材料牢固地粘接 在一起的物质。 b.胶粘剂的组成: c.胶粘剂的分类:胶粘剂种类繁多,组分各异,有多种分类方式。 1、按物理形态(外观)分类: ???? 水溶液型、乳液(胶乳)型、溶液型、无溶剂型、固态型(热熔胶)、膏状或糊状(密封胶、玻璃胶等)。 2、按基料的化学成分分类: 1)无机胶粘剂 2)有机胶粘剂 3、按来源分类 ???? 1)天然胶粘剂 2)合成胶粘剂 4、按固化方式分类: ???? 水基蒸发型、溶剂挥发型、热熔型(如道路标志、衣领衬里)、化学反应型、压敏型(不干胶:不固化,如各种胶带)。 5、按用途分类: 金属、塑料、织物、纸品、木工、牙科用胶、医疗(代替缝合皮肤、骨骼等)等。 6、按受力情况分类 ???? 结构胶粘剂、非结构胶粘剂 。 胶粘剂发展趋势 1)发展无溶剂性胶粘剂 现行的许多胶粘剂都含有大量挥发性很强的溶剂,这些溶剂不仅危害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会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近年来,引起了公众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样自然给胶粘剂工业带来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向无溶剂的胶粘剂发展。 2)发展纳米胶粘剂 纳米胶粘剂是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纳米胶粘剂,有可能在席卷全球的“纳米经济”急战中,抢夺一个技术制高点。纳米胶粘剂将成为一颗耀眼的新的科技明星。 3)发展多功能胶粘剂 当一种胶粘剂同时具有多种功能的时候,它的应用价值往往陡增,所以多功能胶粘剂是胶粘剂工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4)发展军事、国防用胶粘剂 发展军事、国防用胶粘剂是未来战争和防恐、反恐的需要,因此它必定有着长足发展。 相关定义 胶接接头(adhesive joint):由胶粘剂与被粘物表面依靠粘附作用形成的组件。 被粘物(adherends):接头中除胶粘剂外的固体材料。 粘结(adhesion):胶粘剂把被粘物所受的载荷传递到胶接接头的现象。 粘附力(practical adhesion):胶黏剂与被粘物之间的结合力,其强度由被粘物和胶粘剂的力学性能决定。 胶粘剂的固化 固化:通过适当方法使胶层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粘结接头的设计 1、接头及其受力情况:相当复杂,主要机械力 接头形式选择原则 2、 接头形式选择原则: 胶层承受剪切力和拉伸力, 避免剥离力和不均匀扯离力。 增加粘结面积 防止层间剥离 避免应力集中 胶层均匀 加工容易,方便 粘结接头类型 粘结接头类型:型样各异,变化多端 3.2 粘接原理 吸附理论 胶接作用是胶粘剂分子与被胶接物分子界面发生吸附作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特点: 1. 范德华力和氢键力 2. 具有热力学平衡 3. 根据胶接功可计算胶接强度 4. 润湿影响胶接强度 吸附理论 吸附理论认为胶接过程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胶粘剂分子通过布朗运动,向胶接物体表明移动扩散,使二者的极性基团或分子链段互相靠近。 第二阶段:吸附力产生。作用能E如下 吸附理论的缺陷: 1. 解释不了胶粘剂与被胶粘物之间的胶接力大于胶粘剂本身的强度。 2. 解释不了胶接强度大小与分子间的分离速度关系。 3. 解释不了对于高分子化合物极性过大,反而胶接强度降低。 4. 解释不了水的影响。 静电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胶接接头中存在双电层,胶接力来自双电层的静电引力。 胶接功等于电容器瞬间放电的能量,计算公式如下: 扩散理论 观点:胶粘剂和被粘物分子通过相互扩散而形成 牢固接头。 特点: 1.胶接强度与接触时间,胶接温度,胶接压力,胶层厚度有关系。 2.胶粘剂分子量越高越不利扩散。 3.分子链的柔韧性增加,侧基减少,有利分子扩散,胶接强度也有增加。 4.极性与极性和非极性与非极性聚合物之间都具有较高的粘附力。 缺点: 不能解释高聚物以外的胶粘现象。 机械结合理论 观点: 该理论认为,粘合剂浸透到被粘物表面的空隙中,固化后就象许多小钩和椎头似地把粘合剂和被粘物发生纯机械咬合与镶嵌,这种细微的机械结合对多孔性表面更为显著 。 特点: 机械连接力和摩擦力有关。 F:摩擦力; W:法线压力; H:固体表面的凹凸高度;1/λ:单位长度的凹凸高度。 缺点: 对非多孔材料黏结无法解释。 化学键理论 观点: 化学键理论

文档评论(0)

6952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