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版不同灸法的操作规范及其临床应用.doc

《有图版不同灸法的操作规范及其临床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灸法的操作规范及其临床应用》 基本内容提纲: 灸法种类和操作规范; 2、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3、量效要素和注意事项; 4、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灸法,《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之。” 又称“艾灸”,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 扶正驱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广义的灸法即是指采用艾绒等为主烧灼、熏熨体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又可包括一些非火源的外治疗法。 一、灸法种类和操作规范 (一)艾灸的材料 1.艾叶 (1)艾叶的化学成分: 艾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较少,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是理想的灸疗原料。 成 分 % 无氮素有机物(主要是纤维质) 66.85 含氮素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 11.31 水分 8.98 溶醚成分(其中含挥发油0.02%) 4.42 离子成分(包含K、Na、Ca、Mg、Al) 8.44 (2)艾叶的性能 ①味辛、微苦、性温热,具纯阳之性; ②艾火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体表深部; ③艾产地广泛,易于采集,价格低廉; 2.艾绒 (1)艾绒的制备: ①制作流程:采集(农历4、5月)→ 暴晒干燥 → 捣碎 → 筛 → 晒 → 捣 → 筛→艾绒(淡黄色洁净细软) ②分类:按加工程度不同分为:粗绒(艾条或间接灸);细绒(直接灸) ③分级: 优—质量以无杂质、柔软易团聚、干燥; 劣—以含杂质、生硬不易团聚、湿润,燃烧时易破裂,散落火花而灼伤皮肤,不宜采用 新制艾绒—含挥发油多,灸时火力过强,有失温和之性,常致患者不能耐受; 陈旧艾绒—临床常用 (2)艾绒的储藏 密闭于干燥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处;并于每年天气晴朗时重复暴晒几次,以防潮湿、霉烂或虫蛀。 3.艾绒制品 (1)艾炷 ①艾炷规格:(直径与高度大致相等) 小炷:麦粒大,常置于穴位或病变部烧灼,作直接灸用 中炷:半截枣核大,作间接灸用; 大炷:半截橄榄大,可燃烧3~5分钟,作间接灸用 ②艾柱制作方法 ⅰ.手工制作法: 上尖下平的圆锥体;要求搓捏紧实,能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由强到弱,患者易于耐受,且耐燃而不易爆;大小可随治疗需要而定。 ⅱ.艾炷器制作法:艾绒紧密,大小一致,便于应用 (2)艾条(艾卷) 长20cm,直径1.5cm,常用于悬起灸、实按灸 ①纯艾条:不含药物 ②药艾条: ⅰ常用药艾条:肉桂、干姜、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分,研成细末;每支艾条加药末6g。 ⅱ太乙针:人参、参三七、山羊血、千年健、砖地风、肉桂、川椒、乳香、没药、穿山甲、小茴香、苍术、蕲艾、甘草、防风、麝香 ⅲ雷火针:艾绒、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 干姜、穿山甲、麝香 (二)艾柱灸法 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置在施灸部位皮肤上烧灼的方法 又称着肤灸、明灸。 (1)化脓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放置在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灸法。因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成,故又称瘢痕灸。灸疮的发与不发是取效的关键 ①操作方法: 患者体位:平正、舒适 安放艾炷:在穴位涂凡士林增加黏附作用,使艾炷不易滚落;线香点燃 ⅰ.间断法:每炷燃尽熄灭后,除去灰烬,另换一炷再燃;不易出现循经感传; ⅱ.连续法:不待艾炷燃尽,将灭未灭之际在余烬上再加新炷;可出现循经感传。 a.灸穴疼痛灼热:病人不能耐受,手拍打穴处周围,或在其附近抓挠,或拍打身体其他部位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b.灸满壮数后,灸穴上敷贴淡膏药 c.5~7天后,出现无菌性化脓现象,有少量分泌物;疮面宜用盐水棉球揩净,避免污染; d.30~40天,灸疮结痂脱落,局部可留有疤痕 ②临床应用: ⅰ.慢性腹泻:天枢、水分、关元、气海、脾俞、命门、肾俞; 每次1穴,每穴5~7壮。 ⅱ.哮喘:定喘、肺俞、丰隆,分为两组交替灸, 每穴7壮。 ③注意事项: ⅰ.注意体位平直舒适,灸后不可马上饮茶,恐解火气; ⅱ.1一2小时后方可进食; ⅲ.忌生冷瓜果; ⅳ.忌大怒、大劳、大饥、大倦、受热、冒寒。 (2)非化脓灸 主要是麦粒灸(稍大的艾炷亦可)。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又称为无瘢痕灸。 ①操作方法: 穴位涂抹凡士林(水); 线香点燃,任其自燃,或微微吹气助燃 ⅰ艾炷燃烧接近皮肤时,用镊子将未燃尽的艾炷移去或压灭; ⅱ艾炷燃烧接近皮肤时,待其燃尽,有清脆之爆炸声,清除余烬。 穴位处拍打减轻疼痛; 一般用3~7壮,以不烫伤皮肤或气泡为准; ②临床运用: ⅰ小儿发育不良: 大椎、十七椎,灸至局部红晕温热而无疼痛灼伤为度, 一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zi63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